怎么鉴别是不是清代雕花板?
清代家具的繁缛雕饰,在一些装饰精美的雕花家具上表现得特别明显。比如,清式家具的霸王枨,就与明式家具不同,除了有承重的作用外,在雕刻方面也下足了功夫。清式家具的下垂枨子上,通常都有月牙河或其它纹式雕刻,与霸王枨的曲线相呼应以起到装饰作用。而黄花梨、小叶紫檀等木料本身色泽秀美和纹理清晰,加上其性坚质重,耐雕饰,因此在上面雕刻花纹,更能突出图案的精美。
紫檀本身木质就很坚硬,雕刻花纹使它更为凝重、肃穆。紫檀的密度很大、分量很重,雕刻花纹后,家具的重心会更为下移,清式家具雄伟大气、沉稳庄重的特点会更为突出。清式家具的镶嵌工艺普遍发达,除以铜或珐琅等包镶嵌饰外,硬木家具自身之间及与软木间的镶嵌亦属常见。
黄花梨木在清代时已十分罕见,因此,它主要用于局部装饰镶饰在其它硬木上。如我们在紫檀家具上经常见到嵌有黄花梨部分。紫檀家具中的小桌、几凳,有些四足上端接榫处做透榫式样,这样可避免家具因受潮后体积膨胀,使榫头发涨而鼓裂部件表面,但这种透榫式样不便于在榫头下做月牙河或其它雕饰装饰,家具会显得过于呆板,因此,清式工艺通常将黄花梨木镶嵌在透榫下,既达到装饰作用,又使家具的造型更为完美。紫檀色泽凝重沉静,搭配黄花梨木,颜色对比非常醒目,更加彰显其华贵。
雕花板鉴定方法
雕花板从字面意思分析是由雕刻花纹的薄板,多用在屏风、床榻、罗汉床、柜类的装饰上。其鉴定方法为:
一、观形。观察雕花板花纹的题材、构图、刀工等风格倾向。清中期以前的雕花板题材以“寿星献酒”,“寿阳公主”、“二龙戏珠”、“龙凤呈祥”、“麒麟送子”、“八仙过海”等为主。构图讲究上下、左右平衡对称,层次分明,脉络清晰,给人以庄重、高雅、和谐、饱满、圆润之感,没有丝毫的牵强、生硬之嫌。雕工粗犷、豪放、大气、遒劲。清中期以后的雕花板,在题材上增加了“平升三级”、“福禄寿喜”、“吉庆有余”、“凤穿牡丹”、“双龙抱柱”、“一品当朝”等,构图上对称、平衡的原则有所突破,刀工较之乾隆中期以前的显得略为粗糙。晚清至民国时期的雕花板,在构图和刀工上基本承袭了清晚期风格,只是刀工更加粗糙了。
二、辨质。鉴定雕花板制作工艺的年代,木材的鉴别也是一个重要的指标,如紫檀、黄花梨等硬木,基本在清中期以前使用。晚清至民国时期偶有使用,也只是用于小件器物,大件家具如屏风、罗汉床、架子床、柜子等家具上则很少使用紫檀、黄花梨等硬木制作其装饰板。因此,根据制作雕花板材质的存世状况及制作工艺的使用情况,可以判定雕花板的大致制作年代。
三、察色。仔细观看雕花板包浆的光洁度,新做和仿品无论做得如何,因年代缺失、盘玩不够,在包浆的光洁度上总有一丝欠缺,仔细观看就会发现一些破绽。
四、试触。用手指反复体会雕花板的包浆,其包浆的深浅、粘稠度,通过手的反复触摸、体会,真品与伪品是不难辨别的。
雕花板在明清家具中应用较为普遍,无论床榻、柜子、架子箱、罗汉床、屏风等家具中都有不同的应用。由于有的雕花板制作工艺十分精湛,具有很高的装饰和收藏价值,因此,明清家具鉴定者和收藏者有必要对其制作工艺进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