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器有哪些分类?
青瓷器。
以氧化铁为着色剂,胎色呈灰、红、黑,深褐等,釉色呈青、青黄、青褐等色,此类瓷釉,通称为青釉瓷,简称青瓷。商代原始青瓷是瓷器的初级阶段。东汉时期烧成了真正的青瓷。魏晋南北朝时,南方青瓷以六朝时的“缥瓷”,特别是永嘉时期最著名,“缥瓷”色泽,比一般的青釉偏黄,最著名的窑场是越窑。“缥瓷”是青瓷的代表。隋唐五代,青瓷中的“千峰翠色”、“如冰似玉”、“类玉类冰”的越器,是青瓷的最高境界。宋代龙泉青瓷的粉青与梅子青,青瓷烧制史中最卓越的成果。元、明、清时期,由于青花瓷、红釉瓷、彩瓷的崛起,青瓷的主流地位日渐动摇。
白瓷器。
白瓷器,俗称“铁胎”,以氧化钛为着色剂,胎色洁白,釉色纯白如凝脂。白瓷的出现经历了漫长的岁月,北朝的北齐时,出现了初始的“白瓷器”,但白中偏青。隋代的白瓷,胎色与釉色仍不够洁白,呈一种青白瓷。要到唐朝,真正的白瓷才烧制出来。洁白釉是用高岭土所烧成。著名的窑场是邢窑。“天下无贵贱而通用之”。它对长沙窑彩瓷、唐代晚期的白釉绿彩瓷、唐三彩,以及后世的彩瓷的兴盛以极大的推动。宋代的定窑、景德镇窑、磁州窑,元、明、清的景德镇窑烧制白瓷达到鼎盛。
黑瓷器。
黑釉瓷,以氧化锰为着色剂,胎色与釉色呈黑或深灰色,此类瓷釉通称为黑釉瓷,简称黑瓷。西晋晚期福建地区开始烧制,到了隋唐五代,北起陕西,南到福建都有烧制。它对唐代长沙窑的黑釉绿彩瓷的出现有推动作用,而黑釉绿彩瓷又是彩瓷的先河。宋代是我国陶瓷的辉煌时期,也是黑瓷鼎盛时期,建窑的“乌金入墨”、“玉毫金兔”,吉州窑的剪纸贴花与木叶天目,是世界陶瓷艺术瑰宝。明清时黑瓷日趋衰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