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箭筒瓶是干什么用的?
箭筒瓶是陈设观赏用品,不是用来插花和插放飞行箭的, 人们因它状如筒形,便于插放弓箭,于是起名为箭筒瓶,是清代独特而有代表性的瓶式。
清代贵族主要依靠骑射自幼掌握射箭、骑马等武艺,清宫档案中关于筒形器皿的名称,有金漆木桶、银桶、青花桶、宜兴桶等,多作陈设用或室内燃炭之用。瓶式仿制于武库之箭筒,清代崇尚武备,尤重骑射,亲王大臣带兵出征或围猎之时,皆携带弓矢、腰刀、马褂等物,放在皮匣内,称为“马上盛”。
“马上盛”为圆筒形包袱袋,外有四个皮匣,用牛皮制成,包有铜皮,内放弓、矢、腰刀等物,束在马背后,箭筒为插放羽箭之物,为木质外包裹铜或铁皮,用绳索系在“马上盛”皮匣内或战马上,其形制与箭筒瓶十分接近。
箭筒瓶出现于清代早期,常见器形为筒式,直口,短颈,斜肩,筒腹,小平底或圈足,尺寸较大,古朴凝重,富有清初古拙之风,盛行于康熙、雍正、乾隆三朝,为宫廷陈设用瓷,官窑烧制有霁蓝釉、青花和五彩品种。
民间窑场亦有仿烧,品种更为丰富,常见有墨彩、粉彩和浅绛彩等。清末至民国仍有烧造,器形也发生了一些变化,出现束隆腹式等器形。箭筒瓶是清式瓶中颇具特点的品种,与明代瓶式相比较,有其特殊的时代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