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瓷器是什么?
近代瓷器:
近代陶瓷是从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起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止。这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社会性质发生重大改变的阶段,是封建社会逐渐崩溃并逐步走向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时期。因此这一时期的制瓷业与封建社会末期相比,既有许多不同之处,又有某些相同的地方。
不同之处,在于资本主义工业革命所造成的冲击,使中国的制瓷业面临着新的问题和挑战。鸦片战争以前,陶瓷作为重要的出口商品,对促进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战争之后,情况发生了重大变化。帝国主义的侵略,一方面使中国丧失对外贸的自主权被迫接受不平等条约,另一方面把他们的工业品倾销到中国,致使手工业受到严重打击。特别是洋务运动中,以机器生产的“洋瓷”出现以后,在与传统制瓷的竞争中处于非常有利的地位。这样,近代制瓷业受到了严重的挑战。
与此同时,国内外、城乡间商品交流空前扩展,特别是上海、天津、广州、香港等城市,作为对外的通商口岸和集中销售市场,在商品经济活动中起了重要的作用。这些城市同时也是商品销往国外市场的集散地。因此,近代陶瓷制品,如“浅绛彩”和“海捞瓷”等,就是适应这种需要的产品。
所谓“浅绛彩”,是用彩釉在瓷坯上画好各种图案纹饰烧成的瓷器。它不是传统的工艺产品而是一种新工艺瓷。所谓“海捞瓷”,是用现代造船、航海技术在国外海域打捞出水的清代外销瓷精品,它是研究清代制瓷业和对外贸易的重要实物资料。
传统手工业部门的分工比过去更加细致,以满足人们对商品需求多样化的要求在陶瓷制作方面,制坯、装饰和窑业相互分离,各具专长,使制瓷业向专门化方向发展。
在商品经济日益发展和外国文化影响的逐步加深下,反映现实生活的装饰题材增多,传统的装饰技法,特别是浅绛山水与五彩结合的装饰技法,得以在陶瓷器物上加以运用。在装饰图案中,西方纹饰与东方图案相配合的中西合璧的画面较多。
一些大商号、洋务派企业家、买办等,纷纷到景德镇订制带有本商号或本商行图案、文字的瓷器。还有一些外国人也订制具有欧美风貌图案的瓷器。这些现象,与国外市场和国内商品经济高度发展的要求相适应,是工业革命的产物。
近代制瓷业的性质基本上是封建手工业小生产,仍然受着旧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文化教育的束缚,其结果是严重制约了制瓷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