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器平山堂是什么时期?
有宋一代,中国文坛出了不少“文学和政务双栖”的文官,欧阳修当属其中的佼佼者。1045至1048年,欧阳修被贬为扬州知州期间,政通人和,政绩斐然,创作了大量传世佳作,如“诗并四韵”、《夜游诗》、《奉使道中作三首》等。
初到扬州,面对“淮水东南第一州,歌钟喧夜景光浮”,欧阳修不禁想起了隋炀帝“开河之事,成此都会,扬一益二之称,莫与比者”,遂写下了著名的《扬州胡尹池亭》:“池边不见屹然山,山在平湖叠巘间。扬子江心第一泉,南金来此铸文渊。男儿斩却楼兰首,闲品茶经拜羽仙。”此后,欧阳修常与宾客登游其“平山堂”(初名“谷林堂”,后更名为“平山堂”),“坐上客常满,樽中酒不空”,高会酬唱,文采风流,蔚成一代佳话。其《朝中措·送刘仲原甫出守维扬》词曰:“平山阑槛倚晴空,山色有无中。手种堂前垂柳,别来几度春风。文章太守,挥毫万字,一饮千钟。行乐直须年少,尊前看取衰翁”。
平山堂的落成,使扬州的文人士风为之一振,从而为扬州八怪等“维扬八家”的产生奠定了深厚的根基。欧阳修晚年退居颖州时,犹念念不忘平山堂,赋诗曰:“不见垂杨见柳条,西湖风雨故相邀。垂杨一径自开闭,岁月变化云萧萧。北山因子有新作,名字因君致风流。后日再期来一醉,剩看高冢卧麒麟。”这首诗表明平山堂对于欧阳修的人格魅力、文化修养和高洁的风骨影响至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