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询学谁的书法?

公会娟公会娟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先来看看《论书》中,颜真卿和柳公权对欧体的评价吧? 颜鲁公评曰:“欧虞(虞世南)得右军(王羲之)之体,流俗不逮;褚遂良尽其妙,然失之于瘦;沈传师得其势,失之于涩;李邕得其意,而有乖于真;杜公(杜甫)得其骨,而失之于放;韦陟(唐宰相)得其肉;而失之于俗。惟欧阳询八体尽能,几欲夺王(羲之)苏(颜真卿)之席,其书《道因碑》、《化道佛神记》最胜。” 柳公权评曰:“询字法绝端美,虽刻削为奇形,然深思熟习,亦不自见。至于笔力劲健,颇有晋人风度。观其遗言教人临《兰亭》十遍,乃得其妙。此非至精熟,安能知耶!”从颜柳二家评论来看,似乎只有欧阳修的八体精通,在书法成就上几乎要压倒右军(王羲之)和苏黄(苏轼 黄庭坚)的地位了。但是事实上是这样吗?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唐代书法家们是怎么评价他的呢? 初唐著名书法家张怀瓘曾这样描述过欧阳询的书法特征及其影响: “隋朝时,有一个叫董伯仁的人,擅长画山水人物。当时人们都很喜欢他画的画像,认为逼真形象。他在画上题的字也很漂亮。但是后来他自己却模仿欧阳询的字来书写自己的名字。可是无论他怎样用心去临摹,总也达不到欧阳询书法的神韵。于是他就放弃了原来的画法,专心致志地去学习欧阳询的书艺。最终竟成为了一代大家。

大历初年,崔元翰以善写文章受到人们的赞誉。当时的人争相仿效,一时蔚然成风。但其中有些人的文章确实写得不好,所以被时人所讥讽。比如刘禹锡就曾在诗里讽刺那些人说是‘崔唐翰墨浮屠文’。这大概就是所谓的扬抑之法吧?然而对于崔元翰本人来说,恐怕也不能说是一点影响都没有的吧? 欧阳询的儿子欧阳通小时候很聪明,九岁就跟着父亲学习书法。由于得到父亲的悉心指点,所以他的书法很快便小有成就。到了十七岁时,他已经能够写出一手漂亮的楷书了,连当时的名家也称赞不已。因此他也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此后他便一直活跃在书法界。

贞观年间,太宗皇帝很喜欢欧阳询的书法,所以经常把他的书法作品赏赐给左右大臣。大臣们也常常把欧阳询的书法作为礼物赠送给别人。这样一来,欧阳询的名气就更大了。很多年轻人为了一睹他的风采都纷纷来到长安拜访他。一时间门庭若市。欧阳询也非常高兴,每次都是来者不拒。就这样,欧阳询很快就成了闻名于世的大书法家之一。

开元年间,唐玄宗非常欣赏张旭和怀素的草书。为此他还专门为他们二人建了一座庙宇以示恩宠。当时人们将这座寺庙称之为“玄奘三藏寺”。因为张旭和怀素都曾在这里受业。 欧阳询的书法在唐朝时期就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同时期的许多书法家对他的书法都十分推崇。比如唐朝著名的书法家孙过庭就对欧阳询的楷书十分赞赏: "欧阳率更书,间称妙品,岂以笔画细劲,而有雅质?" 在宋朝时期,欧阳询的书法地位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 明朝中期,著名文人董其昌将欧阳询的《化道佛神记》视为天下第一行书。由此足可见欧阳询的书法在明代所具有的影响力和号召力了吧?

优质答主

从书体上来讲,欧、柳都是楷书,赵子昂是行(小)楷; 从风格上来看,欧是方笔楷书,柳是瘦劲的楷书,而赵的字属于宽绰的楷书。 当然这些只是大致上的分类,并不是绝对的。

就我个人的感觉而言呢,我觉得还是柳字和褚遂良的字比较接近一些吧——虽然这也不是很绝对。 至于说“谁影响了谁”这种问题,我认为是没有意义的,因为无论谁影响谁,最后都会形成一种新的字体。况且像欧阳询这样的大书法家,又怎么可能只学习一家?!他不可能把他的老师李哲的颜体和柳公权的瘦金体都丢掉不用嘛……所以我认为他肯定是综合了二王以来的各种法帖的笔法创造的欧体的。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