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亭书法是什么?

莘雅可莘雅可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兰亭序是唐朝的大书法家王羲之的书法碑帖,又名《临河帖》、《兰亭集序》,东晋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三月三日,王羲之与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人,在山阴的兰亭修禊,时值三月春暮,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流觞曲水,赋诗唱和。王羲之为他们的诗作写下了这篇传世的佳作——《兰亭集序》。 唐太宗李世民极为喜爱此帖,曾命唐人临摹数本,分赐亲贵近臣,但始终觉得摹本总不如原本,后来,他得悉原迹藏在东都的弘农王宫中,便遣御史萧翼赴洛阳假借观书之便,从王府掌书的监门吏冯孝格手中窃得此帖。贞观十三年(639)太宗下诏将此帖藏于昭陵,在墓前建有兰亭大帖石龛,以保存这件传世之宝。此后唐代又有人刻过拓本流传于世。

北宋以后,由于战乱的破坏和人为的损毁,真迹早已不复存在了;现在能见到的只是后人钩摹的拓本或摹本。 《兰亭集序》有诸多版本,历代都有名家仿笔,其中以“神龙本”最为知名,也最具收藏价值。 如今我们所能见到的所有《兰亭序》都是摹本,而最早的摹本是唐初著名书法大家欧阳询所创,名为《定武本兰亭》。宋徽宗也参与摹勒并题跋,可见其用心程度非比寻常。据记载,宋高宗还曾藏有《定武本兰亭》真迹,可惜已失传。 在历史上,除了被奉为国宝外,《兰亭序》也被视作政治斗争的工具。 隋炀帝杨广酷爱王羲之书法,得到后视若珍宝,专门建造了宏大的兰亭寺来供奉,并将此帖赐予重臣杨素珍藏。

后来李渊起兵反隋,军师裴寂将杨素的兰亭图卷献给李渊,以此作为投名状。 李渊大喜,当即下令收藏。 及至唐太宗即位之后,对王羲之的法书倍加尊崇。为了收集王羲之的真迹,他曾多次派遣使者寻访天下王羲之的墨迹。后来终于得到了王羲之的《兰亭序》真迹,并将其当作国宝一样藏于昭陵之中。 然而到了晚唐时候,《兰亭序》却突然不翼而飞,这引起朝野震惊和关注。原来这是武则天所为。她怕百年之后传给李唐后人,所以派人掘开了昭陵,偷走兰亭图轴。

来珊紫来珊紫优质答主

谢邀,关于兰亭的问题有很多,我简单谈谈自己的看法。 关于『兰亭』这个名称的由来,一般有两种观点:1.『兰亭』是地名。2.『兰亭』是个祭祀场所(或称『神祠』)。 先来说说第一种『兰亭』就是地名的说法吧——这比较靠谱!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王羲之等人在兰亭这个地方聚会、集会的时候,有记载的,如《晋书·卷五十九·王羲之传》;还有东晋人孙绰写的诗文中也有提到过兰亭这个名字:「……会集文士,赋诗作文」。南朝梁人萧统在《文选序》里也谈到了兰亭:「永和九年,余春游兰亭,既醉之后,遣咏怀。」以上这些都是把兰亭当成地方来用的证据。 但是,我认为这种解释还不够完美,因为这些文字都提到了『亭』字,却没有交代这是座什么样的亭子,所以不能直接说这里有一座亭子。而且这些记载都是『用』亭子的,而不是像陶渊明那样直接把亭子当名词来使用——即,这里的亭子和陶渊明笔下的那个亭子不是同一个东西。那么,究竟是不是一座亭子呢?我个人觉得应该是的,只是这座亭子可能比陶渊明笔下的亭子更宽敞一些罢了。

再说第二种认为『兰亭』是作为古代祭祀场所的说法。 这个观点来源于南朝梁武帝萧衍所著《兰亭赋》,他在文中说:「……惟永和之年,仪刑多士。季冬之月,昭阳候曙。」意思是说,永和九年时(353年)冬至刚过,人们在此处进行一个大型的祭典活动。并且他还引用了一段古歌谣,证明此处确实是古时祭祀之所。 另外,王逸在《楚辞章句音义》中引用了东汉王延寿写的《鲁灵光殿赋》,其中写道「周正殷修,翠盖黄流。青琐紫闼,阊阖幽周」,说明这里是宫殿。又,唐太宗李世民的《晋祠之铭并序》中提到,晋祠内有三处殿堂分别叫做「正殿」「寝宫」「献殿」等等,也表明了这里是一座宫殿。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