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如何谋篇布局?

和晓辉和晓辉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谢邀,我这里提供一些关于“墨法”的见解吧 墨法指的是书写时运用笔中的墨水的方法和技巧。 在传统笔法中,对用毛笔写字有比较具体的技法上的指导和要求(比如“八法”、“九势”等)但并没有具体谈到底该用什么墨汁(或者更宽泛地说是水与墨的比例)。因为传统文人认为这些属于“艺”的范畴而非“技”的范畴——他们不太愿意在技术层面花费太多的精力去琢磨。 因此我们只能从古代的笔记、诗文集以及一些评论、鉴赏文章中找到一些零星的记载来了解古人是如何用墨以及他们各自对于用墨的喜好。

1.《宣和书谱》卷三十一提到北宋米芾的用墨习惯: “ 米元章墨法,用桐油半斤,煎墨一杓……其书用浓淡二墨相次累叠。又善墨池法,以砚覆于墨上,而以竹片夹定之。墨既透砚,则入水中,取之如泥滓,而墨韵自佳……” 大概是在宋代,文人士大夫们发现用桐油和生漆配制的墨汁写的字比之前的松烟墨更好。于是出现了大量的用生漆和桐油制墨的方法。其中的代表人物就是被称为“宋四家”之一的米芾和他的弟弟米友仁。 这两个“米”字辈的人将这种新方法推广到了整个南宋书坛。以至于后来的书法家大多都采用了这种方式来进行创作了。

2.苏轼与米芾都是北宋时期著名的书法家,他们在用墨方面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苏轼曾经说过这样的话: “ 墨之法,当如禅家所谓“参学诸方,未寻归路”,乃有益也;如僧家所谓“看静庵中所有木叶”,终不妙矣 ” ——意思是说如果用墨没有达到一定的标准那就如同和尚坐在庵里看着周围的树叶一样,这是无用的,所以必须追求一种“似是而非”的境界才行才能称之为好的作品. 苏米二人都在自己的作品中多次运用了“积墨法”——即在一张纸上先画上一遍再画第二遍然后继续画第三遍直至整张纸都被填满为止然后再进行其他的步骤进行下一步的创作从而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风格——“苏米法”也被后人称为“积墨法”.

3.元代画家倪瓒曾说他最讨厌的就是把墨汁涂抹到纸上之后再进行书写这样就会让纸张变脏变得难看于是他发明了一种叫做“侧墨法”的新方法来代替传统的墨汁书写方式这种方法的具体操作方法是先把纸平铺在桌子上然后把毛笔蘸满墨汁之后用一侧来作画这样就使得画作看起来干净清爽且富有立体感。 而这种“反其道而行之”的创新手法在当时就受到了许多人的赞扬甚至有人说他的绘画水平已经达到了“神乎其技的地步”由此可见倪瓒在书画领域内所取得的成就之高.此外他还曾提出过其他很多关于创作的见解比如他认为一幅画的成败关键在于作者是否用心去创造而不是像其他人那样只是机械地照着原原本本地临摹下来而已这就是所谓的“心师造化而独得之天趣”.可见倪瓒不仅是一位伟大的艺术家同时也是一位非常具有创新精神的学者. 4.明代的董其昌也是一位很有想法并且非常有创造力的人物他曾说过:“作书须提笔至前,作意一瞥。若作意两目,则心神散乱,不能精到。”这段话的意思是说如果你在看着前面的时候还能回过头来看一眼的话那么你就可以看到那些正在做别的事情的人们是怎么做的这样一来就能学到别人的长处同时也避免了盲目性;但如果只盯着前方的话那么你的注意力就会被分散开来也就无法集中精力了所以说要想学好一项技能必须要做到眼睛和手同步进行才能达到最佳效果哦!

5.黄景瑜曾在一次节目中提到自己在练习书法时遇到的一个小故事他说有一回他在练字的时候突然觉得手上的动作很别扭所以就停下来问老师这是什么原因呢老师说那是因为你在用笔的时候用力过猛了导致肌肉僵硬所以才产生这种情况啊于是黄景瑜就开始调整自己的方法逐渐摸索出一套适合自己的方法来练习书法到现在已经练成了一手非常好的字体啦~ 总之无论是哪种墨法和用笔方法都需要不断地去尝试、去练习只有这样才能总结出最适合自己使用的方式和方法哟~ 以上就是我对书法中关于笔墨的一些看法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去学习书法这门艺术

沈蓓佳沈蓓佳优质答主

关于这个,我写过两篇长一点的文章,分别是《浅谈笔法》和《浅谈字形》(链接请百度一下),可以供题主参考。 至于“布局”这个话题嘛…… 我个人认为,一个合格的书法作品应该具备“形、气、神”这三方面的要素——“形”是外在形式;“气”则是内在的气势——包括书写时的精神状态等;而“神”则是一个作品的核心灵魂。三者缺一不可……

不过,在创作中我个人的经验是这样的: “字”——先选一个字来打草稿,然后根据这个字来构思其他的字该怎么写;

“行”——把一个字写完以后,再考虑这一行的其他字的布局;

“章”——最后考虑整个章法的大局。 所以啊,练字的时候最好还是按顺序一步步去练习,而不是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练的。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