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谁画虾出名6?
齐白石! 齐白石(1864年—1957年),祖籍广东番禺,出生于湖南湘潭,原名纯芝,号渭青、又号兰亭、竹琴、杏子坞老民等。中国近现代著名书画家、艺术教育家、“文人画”最后一位大师。他的绘画题材丰富,花鸟、人物、山水无所不包;风格独特,笔墨淋漓,生动鲜活;且个性鲜明,自号“活青蛙”“死不死,活不长”等等。
齐先生笔下的虾是传神之作,妙趣横生。他创作的《群虾》《三多虾》《得鱼图》等作品,笔墨淋漓,生动鲜活。齐白石对虾的描绘细致入微、生动逼真。他用简洁的笔墨,勾勒渲染出一幅浑然天成、生机盎然的画面。
在齐先生众多的画作中,虾的作品可谓是最常见了。他画的虾,大小尺寸不一,有大有小,有整只的有局部,有单只的有成群结队。但无论什么形状什么大小的虾,都栩栩如生,灵动可爱。 下面这幅《鱼虾图》作于1939年,是他晚年的代表作之一。
画面上的虾或浮游于水面,或在石上爬行,动态各异。作者运用了粗笔写意的手法,笔墨挥洒自如而又恰到好处,把虾的外形和内芯充分表现出来,给人一种清新自然的美感。 在画法上,齐白石注重写生,却又不受实物形象的限制,善于抓住特征,通过概括、提炼而成。他把日常生活中所见的虾放大、精简,加以夸张变形,形成独特的画风。
在创作时他还根据画面需求,或正或侧或俯或仰,或是全背或是露腹,或是双钳或是单足……进行巧妙安排,使笔下的虾形象更加具体、真实,仿佛身临其境,呼之欲出。
齐白石原名纯芝,字渭青,号兰亭,后改名璜,字濒生,号白石、白石山翁、老萍、饿叟、借山吟馆主者、寄萍堂上老人、三百石印富翁等。祖籍安徽砀山,1864年1月1日出生于湖南长沙府湘潭县(今湖南湘潭)白石铺杏子坞,1957年9月16日病逝于北京,享年93岁。近代中国画家,书法家,篆刻家。
齐白石早年曾为木工,后以卖画为生,五十七岁后定居北京。擅画花鸟、虫鱼、山水、人物,笔墨雄浑滋润,色彩浓艳明快,造型简练生动,意境淳厚朴实,诗书画印俱佳,曾被誉为“中国画托向现代的一个里程碑”。其画印书三个领域都独具风格,是中国现代绘画史上一位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大师。擅绘画、篆刻,书法,诗文,文学,小品,治印;在各方面的造诣极为全面,擅长诗书画印,一生不辍,艺术生命绵延之长,在20世纪中国画坛上鲜有人能与之比肩。
齐白石1864年1月1日(清同治三年癸亥十一月二十二日)生于湘潭县白石铺杏子坞,从小临摹《芥子园画谱》。6岁时在本家族祖父开办的学堂读书,10岁辍学,随外祖父徐中山学习做木匠,兼习雕花,并在闲暇时涂鸦,后被本村胡家请去当了5年“小祠堂先生”(私塾教师)。后又学诗文,曾师从诗书画人胡沁园、陈少蕃等。27岁时拜王寿颐为师学习诗文,30岁后以卖画为生,57岁时远游“五出五归”。66岁只身驰驱千里,定居北京,开始了变法生涯。70岁后,其画风渐趋老辣,达到了成熟期和高峰期。其后20余年间,他的国画创作源源不绝,书法篆刻、诗文著述也很繁盛。1953年中央文化部授予“中国人民杰出的艺术家”荣誉称号,并授予中国人民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1954年中国文联主席团推选为该团委员。
在花鸟画创作上,他将民间艺术手法融进文人画中,大胆地采用绚丽而强烈的色彩,创造出一种具有现代感的新表现风格。在山水画和人物画上,也以独创性赢得普遍称誉。齐白石所写的小品文,题材广泛,思想平易近人,文笔简练质朴,毫无迂腐诘屈之气,因而雅俗共赏。他的书法,以深厚的传统功力为底蕴,辅以精到的碑学功夫,熔篆、隶、楷、行于一炉,自成一格。
齐白石的篆刻用刀泼辣,风格雄肆,章法新异,意态奇崛,与他的绘画、书法、诗文相得益彰。1957年9月16日,因心肌梗塞,导致脑出血,于北京医院逝世,享年94岁,骨灰安葬于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著有《白石诗草》、《白石印草》、《石门王笈》、《白石老人自述》等。
齐白石画作艺术特色
齐白石(1863——1957),中国画家,书法家,篆刻家,诗人,被推为二十实际中国画艺术的旗帜人物。曾用名齐璜,字濒生,号白石山人,后以白石为名,湖南湘潭人。出身农民家庭,自幼却酷爱学习文化,勤于习字、刻印、作画等。少年时,曾在当地木匠当过徒弟。其绘画风格雅俗共赏,深受国内外友人的欢迎和喜爱。早年作《借山图》册100幅,又有《借山吟馆诗草》和《白石诗草》行世。
齐白石绘画艺术,在我国的现代绘画史上有重要地位和承前起后的桥梁作用。齐的创作活动,贯穿清末、民国和新中国三个时期。他从湖南乡间木匠到进步艺术,从自学而成为一位人民美术家。经过长期的刻苦努力,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