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二元等于多少人民币?

来珊紫来珊紫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元”这个概念在中国历史上经历过多次演变,目前流通的“元”在数学上属于复数。说成“二元等于多少钱”似乎是不正确的,应该表述为“2元等于1元人民币多少钱”或“2元等于多少人民币”,这里的“元”是纯粹的主单位,是一个数值。 作为计算单位的“元”来源于明朝的“贯”。明朝中后期,物价飞涨。为了计算方便,明朝政府允许民间用粮食等货物直接向官府缴纳赋税,称为“折征”。但各地物产不同、价值差别很大,如何折算成为麻烦事。于是明神宗朱翊钧发明了“两本册子”的办法——各地按照本地物价,分别核算出应交税粮的数量,写成簿册上交朝廷,由朝廷确定一个标准价,叫做“起运价”,在此基础上再加上运输费用、官员盘剥等费用,就是地方财政应缴纳的税收。由于中央政府的各种开销一般也在当地财政支出,所以实际上地方政府所能得到的税收并不多,经常是亏本的。

到了清朝,这种办法改进了一下,不是让纳税人自己估算价格而是由朝廷派人去实地调查,按产量和价格计算税额;同时,为了避免重复征税(比如同一项税收可能在几个省份都有征收),采取“定额加起运价”的办法,也就是每亩地固定交纳若干税银,加上从产地到京城的运费。这一方面因为清朝前期实行轻徭薄赋的政策,另一方面也因为产地运输距离远近不同导致价格差异很大(如山西产煤,而北京缺煤,所以山西百姓负担就重),不可能完全均衡。这种办法使得“两本账”变成了“一本账”,更方便计算。 这里所谓的“元”实际上是税收单位,而不是货币单位。但是,由于古代中国是一个缺乏国际竞争力的封建农业国,商品经济很不发达,对外贸易始终处于逆差状态,因此白银等贵金属主要是以内钞的形式(即银本位制)充当货币,而不是以货币的形式存在。也就是说,当时的“元”实际上是银两(或者银元),而非金币。

直到民国初年,国民政府实行“金本位制”,才开始发行“金圆券”代替银块、银元。但此时的人民币是以银本位为基础设计的,因此在制度上继承了这“元”的概念。只是到了上世纪70年代,外汇管制放开后,人民币才逐渐与黄金脱钩,“元”才有了今天的含义。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