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70年代为什么凭票?

冷奥丽冷奥丽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因为当时生产力低下,物资极度匮乏。 首先说说粮食,1968年中国的粮食产量是全球第一产粮大国(美国第二),但是人均粮食产量只有315公斤/人,还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肉类、棉花、麻类、糖类的产量也都很低。(数据参考自《20世纪世界经济史》) 因为物质极度匮乏,所以吃饭买菜都要票,比如买一个鸡蛋要三张蛋票,买肉要肉票,买馒头就要粮票。买东西之前要先拿票去买,买到手之后拿去换实物(这种制度叫“计划定购加市场交换”或“调拨制”)。

举个例子,比如你是厂里的一名职工,现在想吃点鱼肉,那先要单位开证明信到食堂,说明人数和要吃肉的数量,然后食堂到相关部门领到肉票后,给你兑换成真的肉,吃的时候拿着肉票去购买,当然你也不能白吃肉,一般每个月会扣除一定的劳动定额,超额完成就有奖励,一般是超额部分的一倍左右给现金或者等价物资作为奖赏。

至于票的来源,有的是从外国进口,比如说羊毛和糖的进口就很大,还有就是进口棉花的籽棉部分(棉籽拿来榨油了,剩下部分就是棉花),不过这些进口物资要在国营商店里花人民币买(没有外币),而大部分生活必须品都是国营工厂自己生产,然后用工业券(另一种形式的工资,专门用来消费非生活必需品的)来换取。

当时有一个笑话,说两个人聊天,其中一个人家里困难没饭吃,另外一个人问他怎么不去找领导要饭,这个饿肚子的人说,我已经有够吃半年的粮票了。 除了食品之外,日用百货也要票。比如说你家里有十几个人,要洗澡的话,澡票是远远不够的,所以通常是大人们加班多挣工分(这是唯一的货币),用工资去买煤球、草纸什么的,孩子们是没有收入的,所以只能洗凉水澡。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