贸易银有收藏价值么?

阳丰阳丰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我来总结下答案,短的惊人,长的要命 简言之,只有极个别年份的贸易银元有较高价值,比如20年、25年、34年、37年等,而其它绝大多数年份的贸易银元价值很低甚至没有(除非是错版币); 至于“中国古银币”中的“中国”并非指的是中国大陆,而是指清朝廷控制区域的中国,不包括外蒙古等地。所以,1900年至1911年间,清廷控制下的全国各地所铸造的银币都有一定的收藏意义,尤其以大清铜币为最,因为其版式繁多,达百余种,极具研究价值和收藏价值; 而1912年以后各地军阀以及民国政府所铸造的银币则毫无价值。

下面详细说一下 先讲“中国古银币”中的“中国”到底指的是什么。 “中国古银币”中的“中国”,其实是指清末民初时期的“汉地十八省”,即清朝廷直接控制的汉族汉族地区(不含东北、外蒙等地)。

在清代之前,货币的概念并不像后世这么统一,更不存在“中国人民银行”或“国家银行”之类的中央银行,统治者发行货币的目的主要在于维持本朝的政权稳定和税收,因此并没有一个固定的财政收入或者说是“铸币经费”——换句话说就是皇帝们觉得钱不够花了就去造钱,感觉赚了钱了就不造了,没有任何规律可言,更不要说考虑什么经济总量、通货膨胀之类的东西了。所以,在清代以前特别是汉唐时期,由于“铸币权力”分散在民间,不同地区的财政负担和货币发行并没有全国统一的标准,因而造成了历史上所谓的“钱轻”现象——也就是一地方政权为了增加税收而自行加重货币发行负担,导致该政权的货币在当地贬值,而其财政收入却得以大大提高。

到了清代,中央集权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皇帝掌握了全国绝大部分地方的财政收入,自然拥有了铸币的权力,于是“钱重”成了这一时期的鲜明特征。不过,这种权力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太平天国运动后期,清廷已经无力控制大部分汉族地区,因而大量银矿被地方势力掌握,导致了“铸币权力”的部分转移,这也从另一个方面增加了钱币的收藏价值。

再说“中国古银币”中的“古”字 “中国古银币”中的“古”不是“古代”之“古”,而是“古玩”之“古”,这些钱币都是封建王朝的“官窑”制品,当然属于“古物”范围,只不过有些“古物”因为其历史价值、艺术鉴赏价值或者其他科学考察价值而被特例保存在博物馆里,而这些钱币却生活在老百姓之中,属于“民间文物”的一种,具有浓厚的民俗色彩,因而被称为“古币”或“古钱币”。

最后说说价值 就目前的国内情况而言,评价一枚古币的价值基本是以“是否罕见”为中心,再综合考虑其他因素而定。至于“罕见”究竟到什么程度呢?我暂时还没找到一个标准来衡量。反正我是没遇见过一枚20年的北洋龙,也没有遇到一两枚25年的、34年的、37年的,当然我的见识有限可能别人已经有了。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