洒金琉璃瓶有价值吗?

郭卓艺郭卓艺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琉璃,又称璃璃、琉璃瓦、琉璃瓶。是中国5000年悠久历史的传统文化遗产,起源于战国时期的鲁中山矿。至东汉末期,曹丕下令在许昌建台琉璃,使用铅的青铜玻璃技术。 隋,唐时期是中国的鼎盛时期,琉璃制造技术也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当时的琉璃生产已具有相当规模,并且已形成了比较完备的琉璃制作工艺。

隋代,随着北方移民的增加,琉璃烧制技术也被带到了河南地区。隋代河南地区已能烧造黄、绿两种单色琉璃,同时河南安阳出土的隋代棺木,其顶板就使用黄琉璃施于彩绘,作为装饰。 唐时,琉璃制造分南北两京6大琉璃厂制造,其中洛阳、巩县、荥阳等6县均设有琉璃厂,河南已成为我国琉璃制造中心之一。同时,唐时佛教盛行,许多佛塔、佛殿均使用琉璃作装饰。

到了元、明时期,琉璃制造业中心已北移至北方的北京。元大内建有琉璃作坊,明永乐年间在北京城大规模建造皇宫建筑时,也设有琉璃官厂。同时,明成祖下令迁都北京,把大批文人雅士、工艺技术工匠和民间财富向北搬,使中国的琉璃制作技术又迈上一个新台阶。

清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末期,也是我国琉璃制造业的鼎盛时期。清代北京生产的琉璃制品达400多个品种,2500多个花色,工艺技术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同时,清廷对琉璃制造技术进行管理,在北京东直门内设立“琉璃管制”,专事管理监督北京及全国各地运送琉璃制品入京之事。

清末至民国,由于战乱频繁,社会动荡,中国琉璃制造业逐步走向衰落。同时,西方工业革命后,大量西方工艺品输往中国,质地坚硬、透明光亮、价格便宜的西式工艺品替代了中国传统琉璃制品。加之,日本、朝鲜等国对中国传统的琉璃制造技术又有意遗忘或失传,使中国的琉璃制造业几乎濒临灭顶之灾。

建国后,一些有志之士为保护祖国文化遗产作了一些努力,河南一些古造像出土被挖伤破损,有的被熔化,1958年河南省文管会从开封相国寺古造像中选出209件,送郑州琉璃厂修整复圆。1962年在文物工作者王蕙敏建议下,将这批文物移至河南省文物工作室保存。1986年又从河南宝丰吕洞滨故里移来一尊元代造像,移至该室珍藏。

1995年,在河南省文物工作者努力下,经省政府批准成立“河南省琉璃厂文物雕刻有限公司”,使河南的琉璃制造业得到了恢复和发展。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