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双龙币价值多少?

班鸣芬班鸣芬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大清银币中“龙”字有写法之分,而且不同身份的人所写的“龙”字,其含义也有的不同。 首先,我们可以分为皇家龙和民间龙两大类,顾名思义,这是由使用者的身份决定的。其次,我们再分别来看: 我们先说皇家的“龙”字,这里的“龙”字特指光绪、宣统年间清廷官方流通过的银元上的“龙”字。由于清末财政紧张,而军费占到了很大的比重,为了应付洋人尤其是英法联军以“赎城”、“贷款”等名义敲竹杠而不得不增铸银元,以便解燃眉之急;同时由于清王朝在甲午战争之后,不仅赔款还必须再拿银子出来造钱,这就使得那些本就成色不足的银元更加缩水,价格大跌;加上这时清廷的币制混乱(如粤桂两省的银元背图各不相同又都不统一),民间多蓄积铜元,因此这时清廷出面统一币制,大量仿铸制模精良的银元(主要是袁世凯像银币及大清银币),收回各省内发的银元(如有袁像的广东“龙洋”),这就形成了今日我们所称的大清银币。所以这种带有皇帝御笔的“龙”字无疑代表着最高权力的体现——这种权力既可以用来镇压人民的反抗,也可以用来向人民征敛,更可以用来发行货币,增加或减少银元的成分(含银量低可以节省铸币成本,增加利润)。从这个意义上说,这种含有帝王御笔的“龙”字无疑是“专制”的代名词之一,它代表了一种无可置疑的生杀予夺的权力。 再说民间的“龙”字,这主要是指民间私铸的银元上的“龙”字,这些银元大多没有经过正式流通过,比如有些省份自己造的银元(非国标),或者地方盗版的“龙洋”,因为工艺比较粗糙,含银量很低甚至没有(相当于近代的机制铜元),并且量大,所以价格很低。当然还有一些其他类型的“龙”字,这里就不一一介绍了。

这种由上而下“自上而下”的铸造体系,虽然保证了朝廷的财政需求和稳定的货币供应,但也埋下了晚清经济衰弱的种子——因为缺乏监管的市场体制下,腐败现象滋生,市场资源配置失灵,大量白银流出国外(主要是英国),而中国原本就贫瘠的土地上又增加了无数烟囱(各种矿产的开采和冶炼),导致更为严重的通货紧缩,这就是清晚期民不聊生的社会根源之一。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