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一如居士是谁?

俞日成俞日成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一如”是太虚大师的号,“居士”是太虚大师自号居士之始。 1925年,太虚应北京佛教人士之请,为《佛学研究》撰写一篇发刊词,题曰《中国佛教之兴亡及现在所应努力事项》,文中指出: “……今者世界佛教,由印度而趋日本,而近亦渐趋中国;未来潮流,殆可预言。吾国佛教,虽经数劫衰敝之际,而中峰、雪浪诸大师,复能振兴一时;及至蕅益大师,更将临济宗风,播于江南,嗣后弘法流衍,遂遍布于域中之域内。然教徒虽众,教理未明;学人虽多,修证罕专。有如治丝而莫辨其头绪,掘井而未见其泉源。散无组织,教无中心,故虽日言复兴,终乃漫而无成……” 因文中“今后应如何致力之处”一段话颇有禅意,便以禅宗公案作结。

全文附下: “世之论大乘佛教学者,多指斥其空谈性义,不切实际,此但知教理之空谈,而不知实行之要务也。即谓当此转凡入圣之时,惟以教理为主,无须更加其他行门,则又错解教义,唯以法门之众多,而不求其统摄在什么原则之下;唯以祖师之言句,而不察其贯穿着一根什么宗旨——犹如群龙无首,大而无当矣! 世之学佛者,或只注重信仰崇拜,或但力行吃斋念佛,而于宗教之道理,绝少研究;或则虽亦研究教理,而但取著于一偏之见,或未得自他相互之益,乃至各立门户,互相是非,致令同体之悲、无缘之慈顿成虚幻——“高推净土,藐视楞严”,“偏信因果,妄生分别”,“溺信神通,藐视戒律”——如是等等失其正见的见解,实有碍于成佛之道。 夫以众生之本体,原是不生不灭;世间之法,皆由此本体而起作用。既云不生不灭,何必有进向之期?若云有进向之期,岂非生生灭灭?故《维摩经》谓;‘不生也不死’,正是显示其本体的功能。若修若证,均从此本体入手。《法华经》所谓;‘一切诸法,本来寂静’,《圆觉经》所谓;‘诸法究竟净妙离相’,盖显其体之静也。而《金刚经》谓;‘无所从来,亦无所去’,则是示其动用无常而已。

是故,修行之人,应该知众生本来成佛,今日我因妄想执著,染着尘境,以致丧失本心,流浪生死。若欲还我本性,唯有息心止念,离妄归真而已。若能一念回机,直悟自性,即是成佛之道。何必另外持斋念佛,参禅诵咒,种种辛苦,方可了道呢! 所以我说,现今佛教,只有教理没有行门,或者虽有行门,而方向错误,都因为未曾理解‘众生本来是佛’和 ‘修行就是为了成佛’这两句话的意义呀!”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