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的两千元长什么样?

苑柔阳苑柔阳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近两年,“炒”字频频出现在各大财经媒体,尤其是“土豪”、“屌丝”等网络热词出现以后,“炒”似乎变得非常热闹。有炒股票的、炒期货的、炒房子的、炒铜的、炒油的……凡是你能想到的都能拿出来“炒”一把。

不过,你可能没想到,钱也能“炒”。

近来,各类“炒钱族”兴起。他们有的是用存了多年的薪水来“炒”,有的则像上世纪三十年代的上海商人“炒”法币一样,“瞅准机会,抓住贬值的时空机会,把法币取出,用棉纸包着存放起来,一过夜,法币就已缩水十分之一”,进而实现“炒钱”增值。

然而,“钱”也是会“变质”的。

根据媒体报道,昔日富可敌国、风光无限的云南首富欧志云,如今却背着十多条债务官司,涉案金额达数十亿元,而他“变质”的钱,就是因为投资“炒”房地产所致。

与欧志云类似,辽宁首富赵跃民的北方集团曾垄断东三省铁路60%运输,可是后来因为“炒”高铁欠下巨额债务,最终落得个“出逃”境外的下场。

这两则新闻都涉及同一个词,那就是——“房地产”。此前多个城市房子大涨大跌,也与此相关。

不过,与那些为房产投资“忙活”的人们相比,上世纪三十年代的上海商人可谓“炒”房地产的高手。

他们在当时通过所谓的“小周转、快回收、短平快”的买卖节奏,在低买高卖中赚取利润。

例如,上海有个山西商人,当时用2千银元在重庆花1千元买地,然后赶回上海用3千元卖掉,最后还要用6000银元买回来……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