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古钱都有什么钱币?
清代的古钱币制钱
清朝在顺治元年至九年,承明制,铸当十大钱,有“顺治通宝”背上“一”和“二”字者,即为当十钱,后停铸,至康熙二十七年,始铸“康熙通宝”背文“工”字者,为当十钱,光绪十八年,因十文钱有银钱之称,乃改铸“光绪元宝”背“当十”字者,作为十文钱,以示与银币区别。
清代的古钱币机制币
清政府于同治三年(公元 1864年),在南京设立“江南造币局”,试制银元不成。其后于光绪十五年,在广东率先铸造了一种七钱三分重的银元,即“广东省造光绪元宝库平七钱三分银币”。这枚银币,是中国人自制的第一枚银币。嗣后,清政府于光绪十四年命令两广总督张之洞鼓铸银币为国币,并制定“银以五变为本,十钱为一两”的铸造法规,在广州设“造币厂”,开铸银币。自此以后,许多省纷纷仿效,开始铸造银币,计有:湖北省造“光绪元宝库平七钱二分”、“湖北省造本省银币”、“湖北省铸币”等;北洋银币有“北洋造光绪元宝库平七钱二分”、“北洋造光绪元宝库平一两”等。此外各省如户部、直隶、安南、福建、吉林、河南、广西、四川、浙江、江苏、黑龙江、云南、安徽、湖南、山东、新疆、蒙古等省及日本,均开铸有银币。后因各省铸币,成色、重量、大小不一,致使银币不能通用,为整顿币制,于光绪三十四年,清政府正式设立“度支部造币总厂”负责铸造银币,由袁世凯呈请“嗣后所有银币,著定以中央制造为主”,并铸造“大清银币”,此币有壹圆、伍角、贰角、壹角、伍分五种面额,计二十枚。
清代的古钱币大清铜币
中央铸币总厂,于光绪三十二年,铸造“大清铜币”,计有当制钱二十文、十文、五文、二文、一文五等,后又增铸当制钱廿文、十文、五文三种,共有十九枚。
清代的古钱币大清金币
光绪三十二年底至三十三初,度支部造币总厂,制铸造过五枚金币,其中一枚当银币壹圆,其余四枚是当银壹圆的五角、三角、二角、一角四种币值,共五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