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印章为何有正面字?

家曼涵家曼涵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印面为四字者,必须两字一排,两字一行,行款多取上、下两行,称为直款。也有一部分取横款,即左右两行,但不成主流。印面为五字者,取二三行款,少数取三二行款。六字则三二或二三,七字则三四或四三,字数渐多,则按所设计的印面尺寸,或纵或横,作上下均分安排。清初到乾嘉时期,不少名家,如沈石友、陈豫钟、陈鸿寿、钱松,以及后来的赵之琛、黄牧甫等,大部分作品都是在方印上安排四字、五字。印面文字布局,四字者成直行排列,五字者成三二或二三布局,形成中间字宽两边字狭,每字之间以四分之一空白为界。文字笔画向内紧收,靠边笔画力求伸展外拓,使全印边线无笔画阻隔而连为一体,宛如在印石上勾勒出一个方框或长方框。这个笔画直接与边相连的框,称为朱文边框。它既为所有文字的外廓,为印面主要视觉部位,故笔画粗壮实,线条饱满,又与刻刀直接在石头上剔出的石边,形成朱白反差的对比美。朱文边框的创造,是文人流派印对古代吉语印艺术的借鉴,是对古代吉语印创作发展规律顺向和逆向运用有机结合的结果。古人治吉语印,由于印面上容纳的文字甚多,为使印面文字在有限的印面空间达到字字清晰,又要保证印文笔画不被切断,故多将石边向内靠紧,再加刀法运用的局限,便在文字外围形成与石边直接相连的外廓或称框,成为古代吉语印的艺术特征。文人流派印的创造者,将此特征汲取过来,因印文减少,将外框与石边的距离拉大,形成与石边的间距,使朱文的边框更突出,更引人注目,成为印面的醒目处,从而形成清朱文印风格。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