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玉器螭龙纹有什么特征?
螭龙纹是清代玉器上的重要装饰纹样,它与夔龙纹有相似之处,但也有明显的不同。它体形细长,弯曲如蝌蚪形,有角无足,一般用在小件玉器上,姿态有立式、伏式、拱背式等多种,装饰于器物的外壁或底部。
清代玉器上的螭龙纹,早期多用在仿古玉上,琢刻在彝器的颈部和足部。它的身姿粗壮古朴,头大呈扁长方体状,嘴和眼睛用阴线做装饰,身上的鳞片用单个或成组的乳钉纹表示。头部与身体相连接处呈马鞍形。
到了清代中期,螭龙纹的装饰范围变得广阔,在装饰题材上与凤纹、蝙蝠纹等结合,形成“螭凤牡丹”、“龙凤呈祥”等吉祥图案,增加了装饰玉器的主题内容。此时的螭龙身体变得纤巧匀称,头部也由大变小,呈椭圆形,嘴变成扁长方体形,眼睛呈菱形,眼珠大多用小阴线勾出,龙身光素无纹,从头部到身躯之间呈弧形折线相连接,身体呈蛇身,尾部下垂。
清代晚期的螭龙纹,从整体上看失去了前期螭龙纹圆润柔和、纤巧匀称等优点,变得呆滞臃肿,其头部与身躯之间的折线变得生硬直挺,螭龙纹身上的刻线变得平直,失去了弧线的优美,有些螭纹在身上有凸起的圆点装饰,使纹饰失去了和谐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