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印刷品有收藏价值吗?
自从有了印刷术,就使佛教传播的速度和广度,有了质的飞跃。宋辽金元时期,在印刷术的推动下,中国成为了世界文化和学术的中心。我国现存雕版印刷文物中,绝大部分是佛经。明清以来流传的古书,百分之九十也是雕版印刷的佛经保存下来。因此,佛经在纸质文物中是数量十分庞大的一个品类。
在传世古籍中,明清两代佛经的存世量最大,大藏经尤多。明代所刻大藏经有十种。保存较为完整的是《正统北藏》,共636函,6381卷,用木57万块。1410年至1430年,历经20年雕印制成。这部大藏经木刻印板,后来一直存放在京郊正福寺中,明、清两代屡屡印刷流通。北京正福寺的大藏经印板,1966年“文化大革命”中散失殆尽,极可惜。1970年至1980年间,印板打捞收回七、八万块,现藏北京市文物研究所,其数量仅及当年的十分之一二。
佛经中的线装本的品种,与佛教在民众中的兴盛期吻合,明代、清代中前期为鼎盛期,版本质量较高,清代末期的印刷质量则退化很多。其中值得注意的是藏文汉刻佛经,这是满清王朝统治时期用汉族地区印刷技术刊印的特有品种。清康熙年间,皇帝提倡满、蒙、藏等边远民族语言文字,曾组织两部《藏文大藏经》的刊刻和出版。一部是藏文汉刻《甘珠尔经》,1部是《丹珠尔经》。当时由中央政府内府统一颁布,分别在山西五台山和北京雍和宫等地影印刻制,并在多伦诺尔地方刊印,经版刻成后藏于北京版善阁,所印佛经颁行蒙藏地区。《甘珠尔》全书共108函,1076册,13511叶。《丹珠尔》刊刻完成时共125册,后又续雕3函17册,共128函、1435册、17263叶,堪称浩瀚煌伟。
与佛经同时大量刊刻的还有佛教造像,其品种之繁多,流传之广泛,也是汉传佛造像中首屈一指的。
据佛教图书文物馆介绍,现在有人搞古书仿印,在所收藏的明清善本中,选了明崇祯十一年刻本的《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共一种204册)和清乾隆四十二年内廷刻《钦定龙藏》(共724册)进行仿印。仿印本所用纸张、墨色和原书相仿,线装木夹板,书函外加锦盒,定价为《心经》每部3000元,《钦定龙藏》每部6万元。从价格上看,古书仿印品不可能成为文物古籍的替代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