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旭肚痛贴是不是草书作品?

单砚喜单砚喜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张旭草书有“取兮散怀素,力屈困公孙”之誉,他的作品存世有《肚痛帖》、《古诗四帖》、《贺谦图》、《郎官石记》和《心经》等。

怀素自幼出家,经研佛典,擅长“狂草”。他的书法得张旭笔法,并云张颠(张旭)师法古人,他的草书有《食鱼帖》、《苦笋帖》、《自叙帖》等。

在张旭、怀素以前,王羲之、王献之就已经以草书名世了。王献之更是有“破体”书法的创新之誉。其书法存世有《鸭头丸帖》、《丧乱帖》等。

王献之《鸭头丸帖》

其实,晋唐时期善草者,人数更多。梁代智永禅师就有《千字文》行、草书两体墨迹传世(楷书、草书的行书叫“行草”)。

张旭《古诗四帖》

行、草书从东晋开始,就被视为低贱的书法,难登大雅之堂。唐代颜真卿、柳公权倡导“二王”笔法,贬抑张旭、怀素书风,张旭、怀素以及王献之的草书更是被视为“怪”书。颜真卿说:“张长史观裴将军舞剑,而得笔法。”(裴旻剑舞天下第一)又说:“楷书如立,行书如坐,草书如走。”

颜真卿《小字麻姑仙坛记》

“行书”、“草书”难登大雅之堂的原因,还有一个是“书以载道”。而“行书”、“草书”难认,不符合“书以载道”的功用。“行书”、“草书”在民间是通行的,但在官方文件中是被禁用的。唐朝时,朝廷文件由张旭书写,被御笔禁用。(唐玄宗曾问张旭写字秘诀,张说:“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宋代苏轼等“苏门四学士”以及黄山谷等人,均受“草圣”张旭思想的影响。苏轼把贬抑张旭、怀素、王献之中“王献之”的草书,视为“鼠迹”。

黄山谷对张旭、怀素十分推崇。苏轼贬谪岭南,黄山谷上书救苏轼,因此,被贬到比苏轼还远的地方去。后来,由于苏轼的解救,黄山谷得以回归内地。黄山谷对张旭、怀素的“草书”有独到的见解。黄庭坚认为,晋人楷法如《乐毅论》、《黄庭经》、《东方赞》之类,犹如大~

问题:黄庭坚“取兮散怀素,力屈困公孙”指什么?

解答:张旭的“草书”以“破体”创新,而“破体”是王献之所创。所以,人们认为张旭草书“取法王献之”。

黄庭坚“取兮散怀素,力屈困公孙。”解释了张旭的草书与王献之的草书的区别是什么?而张旭草书的功力比怀素好。

“取兮散怀素”,“取”字为黄庭坚手书。意思为有人认为张旭的草书是“取法王献之”。“散”是“散脱”,“取兮散怀素”,指有人认为张旭的“破体”草书是“散脱”。张旭的草书,在当时是被贬抑的。唐代颜真卿、柳公权贬抑张旭、怀素的草书。唐代李邕贬抑王献之的草书(破体的行书、草书被贬抑为“鼠迹”)。

“力屈困公孙”,“力屈”,指张旭的草书具有磅礴之气。“困公孙”指张旭、怀素等人的草书对他人是被难困。也正因此,颜真卿、李邕等人贬抑张旭、怀素等人的草书。

颜真卿、柳公权等人倡导“二王”笔法是为了书法的标准化。二王法书,都是规范、端正的楷书。张旭、怀素、王献之等人的“破体”书法与“鼠迹”是不符合书法的标准化的。颜真卿的草书就是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