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构书法怎么样?
宋高宗赵构的《真书千字文》,用笔精到、结构严整、章法匀称、风格统一和谐,是学习正楷书法的最佳范本之一。 《千字文》由南北朝时期梁朝文人周兴嗣创作。全书每四字一句,对偶工整,词义隽永。因成书于隋朝之前,所以书中所涉及的内容,都是当时人们公认的常识,包括天文地理、历史、宗教、哲学等方面的知识。
《千字文》自诞生以来,受到广泛欢迎和喜爱,历代都有抄本流传,并不断被刻印出版发行。其中南梁武帝时的版本,因为收集了王羲之和王献之父子的墨迹,被称为“二王墨宝”本;北齐时的版本,因为收集了王著的墨迹,被称作“王著临千文本”。此外还有颜师古本、苏舜钦本等,各有特色。宋代以后,《千字文》成为最流行的启蒙读物,几乎家家户户都会购买收藏。
《千字文》有各种版本的书画作品问世,但以文字配图画的作品较为少见。南宋时,杭州就有将《千字文》内容用图画表现而成的绘本(类似于现在的儿童认知类书)出售。到了元朝,《千字文》又出现了“蒙求体”与“千文直音学书”两种新形式的书帖。
所谓“千文直音学书”就是不用注音而直读“千文”中的每个字的读音来学习的书帖。这种书贴便于初学者认学,无需借助音韵之类的书籍就能学习,深受初学者的欢迎。不过“千文直音学书”在后世也受到了一定的批评,有人认为是“舍本逐末”的学习之法,认为这种做法忽略了汉字本身的意义以及书写的实用性。
明嘉靖二十二年(1543年),浙江嘉兴人沈度编选《翰林篇》一书,汇集古代名家法帖,作为科举的范本。该书收录了《千文直音学书》一帖,并附有沈度的评语说: “此卷乃元初虞伯生公所书,为一时之杰作。世传者不多见。后乃有吴中赵子昂、大痴、伯高诸公书,遂掩其光采耳。今观此卷笔力雄健,有晋人风度。又兼能直读,易于教授。”可见,在当时沈度已认定它是“不易之典”。因此,他的后人就根据这本字帖,重新进行了刊印。
清代乾隆年间,宫廷画师丁观鹏等人奉旨绘制《弘历雪景行乐图》,在图中便出现了临摹《赵孟頫千字文》的字样。据考证,这幅画作描绘的是乾隆四十九年(公元1784年)十二月五日的一件事情。这一天,皇帝带着皇后一行人在御花园里赏玩雪景。此时天空飘起了雪花,众人纷纷举着伞和扇,欣赏这难得一见的瑞雪。为了记录下这一美好时刻,画家们按照乾隆皇帝的旨意,精心绘出了这幅《弘历雪景行乐图》。有趣的是,在这幅画作下方有一行小字写道:“摹赵孟頫书千文”。从此可以看出,这件作品应该就是根据《赵孟頫千字文》描摹而成。《赵孟頫千字文》在清宫内的影响很大,至少从明代起就已进入宫内供贵族们学习使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