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欣赏中国书法之美?
要了解什么是“美”,必须先了解另一个概念——快感。 17世纪英国哲学家霍布斯在《利维坦》一书中指出:美感就是对物体形式的感觉;这种感受是一种纯粹的愉悦感、无利害感的快感(non-conativenjoy)。康德在《判断力批判》中用“审美判断”这一术语来表示对对象的普遍同意和自由认同的意愿。在他看来,审美的东西是形式而不是内容(如功利或目的性),形式不是作为内容的附属品存在,而是被当作一个独立自足的整体来看待。
而在中国美学体系里,“美”是一个中性词。它的本意是指“完善”“美好”“完满”等。后来又被赋予了道德内涵——“善”与“德”。因此中国的艺术观往往带有浓厚的伦理色彩和社会功能属性。 中国古代有“文质兼美”之说。所谓“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即强调内容和形式的统一和谐。这是中国古代美学思想的核心,也直接影响到了我国当代的艺术创作理念与实践方法。 在传统文人眼中,书法不仅仅是表达情感的工具,更是一种修身养性的手段。他们追求“以书品人”——通过观察一个人的字来判断其品格的高低。于是就有了“字如其人”这样的说法:字的形状很像人的相貌;写字的人就像画一样美丽!
当然,在今天的语境下,我们所说的“美”已经超出了“道德”范畴了!它具有更广泛的意义和价值,包括自然界的各种形态、社会的各种现象以及人类精神生活的方方面面等等……总之就是一切能够给人带来愉快感和满足感的要素都可以被纳入这个庞大的学科研究范围之内。那么怎样才能真正体验到这些美呢?我认为主要有三点:一是要具备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这是基础);二是要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体验和感受生活(这是关键);三是要懂得如何将它们融入自己的日常生活和学习工作中去 (这才是本质所在啊!).....
另外,我觉得除了以上几点以外,还有一点也很重要但很容易被大家忽视掉:那就是要学会正确看待“审美疲劳"这件事!因为一旦你对一种事物产生倦怠,就很难再去发现和欣赏到更多美好的事物或者人啦~ 以上就是我对于怎样去认识和欣赏中国书法的一些看法和经验之谈吧!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哦~如果大家觉得还不错的话不妨点赞收藏哟~
优质答主
“法度”与“气象”,这个“气”字是“风骨”“精神”的意思而不是文学意义的气,所以用“有气势”描述“书”是不准确的,应该是形容人的性格的词语比如爽朗、刚毅、热情或清冷孤傲之类,不能用文雅来形容风格;同样,“势”也不是说字写得“像什么”,而是指笔意所蕴含的力量和气质——这种力量和气魄不是那种文人式的软绵绵。如果题主喜欢这种风格的话建议去找一下《王铎草书唐诗》(个人很喜欢)或者《孙晓云书书论语》看,这两本书里都含有这种风格的文字片段,其中王铎的书卷气很重且不乏古拙之趣,孙晓云的行草也是清新自然又飘逸。另外就是推荐一下黄庭坚的《行书寒食诗》(我个人非常喜欢!但是评论界评价很低)和米芾的《苕溪帖》。还有赵孟頫的《烟江叠嶂图跋》等等…… 当然还可以去微博里找一些博主的作品看看,微博上也有很多值得一看的作者呢~ 最后再提一句,我认为学书还是不要太注重于追求风格了,毕竟每个人的性格都是不一样的嘛,而每个人喜欢的书法作品的风格也都是不一样的啦~ 如果题主只是单纯地好奇那就先这样吧哈哈~希望我说的没有影响到你。
一、笔法美。主要指笔画的质感美、韵律美和自然美。笔画的质感美,是指笔画在视觉上所显示出的力度及其由此产生的立体感。一幅优美的书法作品,笔画应劲健有力,具有“力透纸背”、“入木三分”的力度。韵律美,是指笔画挥运的速度节律。一般说来,运笔速度有慢有快。要写出高质量的笔画,就当做到急缓有致,形成“欲断还连”的节律美。自然美,是指笔画的自然流走。写字时,要达到心手双畅,笔不择纸,字随笔走。
二、字法美。字法美是构成一幅书法作品的艺术美关键所在。字法美主要指单字造型的审美特征。一般来说,一个字有其独体、部首、笔画、偏旁等诸要素。诸要素间的协调,决定单字的造型美。在楷书和隶书中,有间架结构,讲究横平竖直,字划成行。间架结构匀称,笔画疏密有度。此外,楷书要方正挺拔,隶书要端庄大方。在行书和草书中,有运笔结体,讲求一笔而成,回旋自如。运笔结体流畅,笔画辗转相连。此外,行书要活泼潇洒,草书要放纵流动。
三、章法美。章法美是衡量一幅书法作品的艺术美重要尺度。章法美主要指整篇布局的审美特征,是字与字、行与行、正文与落款之间整体的协调。字与字,行与行要在大小、长短、奇正、疏密、虚实之间保持既有变化又有统一的关系。落款在整幅作品中要协调和适宜。楷书和隶书的书法作品要平正、整齐、庄重和洁净。行书和草书的作品要优美、行气和流畅。
总之,一幅优秀书法作品,必然是笔法、字法和章法三法的有机结合。三者有机融合,形成一体,则刚柔相济,血气充盈,筋骨端正,骨肉匀停。这种和谐统一的美,就是书法艺术的全部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