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中正书法怎么样?
蒋介石的书法主要得自其父亲的影响,当然还有后来对章草及钟繇等的研习。 据有关资料介绍,1907年前后他就开始练习书法了;1926年在北伐途中,他还曾手书“先安民而后求富”以勉励部属,并以此作为当时国民革命军的军旗和军旗上的中竖标帜;1935年至1948年间,又先后书写过《中国国民党训词》、《国父遗教》等。这些墨迹大多收入《蒋介石书法集》(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之中。 从上面的这些书法作品来看,他的书法是走传统之路的,从临摹入手到博采众家之长,形成自己的个性风格。其中比较明显的是得自其父亲的影响——这是由于家庭环境造成的。蒋氏父子都是喜研书法之人,而且其字也颇有相似之处一一这从下面这组蒋经国的作品可以看得出来:
虽然蒋介石的书法在笔法上更多地受其父亲的熏陶,但是毕竟他在少年时期就曾得到过康有为等大家的指点(这一点可以从他后来研习钟繇的作品中得到印证),所以他的书法还是有着自己的独到之处:一是注重结体,二是注意章法。
首先说其重视点画结构的方面吧! 在蒋介石的字里经常能够见到一些特殊的写法,诸如将“永”、“生”中的撇改为长撇或挑笔撇,这样会使字的结构显得更为紧凑而不至于松散;用横折钩来代替通常的“乙”字头等等,而这些特殊用法的背后则折射出他对王羲之《兰亭序》等书的刻意揣摩。 再说说他的章法布局吧! 在这方面,最明显的莫过于对章草的研究与运用: 如在他临习《急就篇》的时候,就有意将其写成章草,从而使这些原本只有几百个字的字帖变得面目全非而具有了几分险绝之势,同时也使自己的书法作品更具有了时代特色:
其实,无论是行草书,还是篆隶楷行各体,你都可以在他的作品中寻找到这种章草的影子。可以说,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章法处理,才使得他的作品更具魅力。 最后,再来说说对他的评价以及他的一些轶事。 对于他的书法,历来褒贬不一。但总的看来还是以赞扬者居多。比如黄君璧就说他是“民国书法第一人”[注一]。而对于他的书法大家所一致肯定的就是它的时代特征。
最后来说说他的一点儿小毛病吧! 众所周知,蒋介石是一个十分迷信的人,甚至达到了痴迷的程度,因此他也常常喜欢把自己的一些想法或意见写在纸上请人占卜吉凶祸福或预测未来之事。。。 但不幸的是这些纸笺大多已经损坏了,好在其中有一张幸运地保存了下来———它就是上面这张由日本书法家藤原重光亲笔书写的《心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