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什么书法家?
邓石如,原名顽伯,字完白。因爱砚台,晚年自号鉴堂、完白山人。安徽怀宁人(今安庆潜山县)。他出生贫寒,幼年丧父,家道中落,随母迁往皖城(今安徽省安庆市潜山县)定居。 清乾隆末年,邓石如在篆刻和书法方面已颇有造诣,时人称其印为“四体篆隶”。他的篆刻初学秦汉,博采众长,广纳古来诸名家之长,融会贯通,自成一家。所作布白匀称,线条遒劲而有弹力;章法疏密适宜,虚实相生;用刀苍老秀逸,浑厚朴茂,具有强烈的表现力和艺术感染力。当时就有“力能扛鼎,气欲吞吴”之誉。同时代的名篆刻家丁敬、钱坫、赵之谦等对他都十分推崇。与陈鸿寿、赵之谦、何绍基并称清代四大篆刻家。与黄士陵齐名有“北邓南黄”之誉。
《印说》是邓石如的著作之一,主要论述他对治印的艺术见解及篆刻理论。他认为学篆刻必须从秦印入手,因为秦印古朴典雅且易掌握;同时他还提出学习篆刻要“法天地而法古今”,并主张在创作时不必拘泥于古法。他说:“余尝观古铜器,至汉则大,唐则丽,宋则新,元明则古,非谓不古也;特不工耳!”又说:“古人制印之法,先乎天、地、人之象形;次乎反字之会意……故曰:‘法天地而法古今’也。后之学者,或执刀而不知如何下笔;或执笔而不知如何下笔矣。”可见他在创作时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和方法。因此,他的作品深受世人喜爱。 另外,书中还收录了邓石如一幅行书七言联,字迹流畅自然,舒展大方,充分体现出作者深厚的文学素养和高超的书法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