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独创了新书书法?
新书名之者,创新之意也. 所谓创新,在艺术表现上表现为对传统艺术的突破与超越;在艺术思想方面则表现为对传统的质疑、批判和否定;在审美取向的变迁上,则反映了时代的要求以及社会思潮的变化.这种追求创新的愿望表现在艺术家的思想上就是“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墨之外”的追求. 新书派是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产生于日本的书坛流派.其代表人物为井上有一(1931-1985).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以后,日本社会经济高速发展,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发生了巨大变化,但传统文化却受到西方文化猛烈冲击而陷入危机,一些艺术家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民族的文化价值并寻找新的艺术语言.于是出现了一些注重作品内涵与思想表达的新书家,他们与传统书法家们以不同的创作观进行创作实践,形成了一个强调自我表现及艺术个性的新流派――新书派,该派的代表人物是被称为“当代第一草书家”的井上有一(1931~1985).他于1962年举办第一次个人展,此后多次在日本国内和国外举办个展,并被誉为具有国际影响的著名书法家之一.
他的书法主张是“用毛笔写字就是书法.任何技巧手段都是多余的.”在他的作品中既看不到汉字的笔划,又看不出传统笔法的存在,有的只是杂乱无章的点线与色块相错杂构成的不规则图形.他常常将宣纸揉烂后随意地贴在木板上,再用毛笔蘸着墨汁在纸上乱涂一气来创作书法作品.由于他的作品不讲究章法布局,也不遵循书法的传统法则,故有人将其称为“反书法”或“非汉字书法”. 新书派的另一位书法家川中幸雄认为,书法的艺术性不在于技巧而在于作者的人格魅力.因而,他的作品多体现为带有强烈感情色彩的书写.他认为,在作品中注入作者的个性比技法更加重要,因此,他在作书时往往采取一种漫不经心,信手写来的形式.他的书作常以大幅的纸张作为载体,用笔也是粗头野笔的狂草,线条狂放不羁且极尽夸张变形之能事.虽然这样的书写已脱离了汉字形体的范畴,但我们仍可以从中看到他所努力追求的个性风格. 在上述两书家之后的一些人,如佐伯令奈等人在继承他们的艺术思想和风格的同时又在不断追求着自己的个性.佐伯的作品多为小幅作品,而且多以简练概括的线条去描写自然景物.他的书法既有对新书的创新特点,又有传统书法的美学特征在里面,从而使他的作品别具一格.总之,新书作为一个流派虽存在的时间不长,但它对当时乃至当今的日本书法界影响却是很大的,至今为止仍有很多的人仍然在努力探索着这一新的艺术表现形式. 我们还可以从我国当代的书法发展来考察这个问题.八十年代以来,随着改革开放的进行和发展,人们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也都发生着巨大的改变,加之西学的引入,给中国当代书法的发展带来了全新的理念.很多书法家都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即如何对待中国传统文化的问题,尤其是书法领域里的这种观念更加突出.有些书法家对此持否定态度,他们觉得传统书法已经落后于时代发展步伐,应该彻底抛弃传统,另起炉灶.还有些书法家持保守主义观点.他们认为传统是一切艺术发展的基础,没有传统哪来现代艺术的进步呢?因此反对全盘西化.这些观点都有失偏颇.我认为我们应取一种“中体西用”的观点来解决这一问题才是妥当的. “中体西用”的思想来源于中国的传统文化当中,是中国儒家文化的核心理念之一,其大意是指吸收外来文化必须要以我国的传统文化为基础,使二者互相渗透从而达到共存共荣的目的.当然这里的"体""用"之说并非一成不变,我们可以将其理解成事物的基础性与灵活性这样两个概念.比如我们的书法,它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是我们从事艺术创作所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但是我们也不能因为书法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就排斥其他一切形式的艺术表现手法,而应做到兼容并蓄,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书法的发展.所以我觉得我们应该坚持“中体西用”的原则,把中国传统书法当成自己的基础,积极借鉴各体书法的优秀艺术表现手法,吸取其合理内核为我所用.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创造出有时代特色的中国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