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醉何须酒书法?

仰怡帆仰怡帆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这个问题其实可以反过来说说,“不醉如何需得酒”(当然这其实是引自李白的那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先说结论,我认为这个问题的答案不是书法而是人,或者说是在怎样的情境下、什么样的人才会去选择用一种方式让自己沉醉或清醒。

首先来看题主说的“书法何以能让人大醉”,这是从书法的角度来说的;而下面很多人拿王羲之醉酒之后所作《二谢帖》之类的来解释为什么能“大醉”,这也是从书法创作角度来讲的——也就是说,是书法本身具备了让人发醉的特性,那么我想,这种特性一定和书法的创作有着密切的关系。但是反过来呢?是不是所有能够进行书法创作的、在创作中愿意去发挥自己情感的人就都会发醉呢?显然不是这样对吧。所以我觉得这个“大醉”并不是书法作品本身的特性,而是在什么情况下人们会把自己的“醉”通过书法作品表达出来而已。

说完了“大醉”,再来看看“何须酒”的问题。对于这一点个人认为就是“情景”二字了,就像题主举的例子一样,苏轼在黄州作诗的时候没有笔砚也没有纸墨,于是就“以手抹沙作书”写下了著名的前后《赤壁赋》;李白在庐山瀑布边看水流直下三千尺而“独上江楼思寂寞”;王维因为“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而“终南别业”;还有像王羲之那样的“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暮春之时,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这些情景都是他们得以抒发情感的触发器,而这些触发的结果便是他们所留下的脍炙人口的文学作品与传世佳作。 如果一定要给这些情景下一个定义的话,那大概就是“美”了吧。 所以说到底,“大醉何须酒”,是因为情之所在,又何必需要外在的形式来表达呢!

原凌娜原凌娜优质答主

题主是想问关于「以书入画」的问题吧…… 本人对这个问题没太大兴趣,所以并没有刻意去研究过这方面的知识(比如怎么「用线条作画」「如何用笔画字」之类的),因此在这里只能谈一谈我对这个问题的浅显理解。 大醉何须酒是「酒令」的文句之一,出自李白《月下独酌》诗,原文如下—— 《月下独酌》 李白 天若不爱酒,何以有酒星;地若不爱酒,何以有酒泉; 海若不爱酒,何以有酒杯;人若不爱酒,何以有酒徒! 天地人间海和人都爱喝酒啊!而作者也借助于这首诗来表达了自己心中对于酒的向往之情。 我个人认为李白之所以会写出这样的诗句是因为他当时处于「醉酒的状态」之中,在这种状态下他会觉得天高地远、日月星辰都在他的眼中闪烁着光芒,这种状态是非常美妙的。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