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字书法怎么写?
“恐”字的甲骨文,就是上下两个“心”字叠加在一起的样子;而金文的写法与甲骨文基本一致;篆书的结构有所变化,将上面的“心”的中间一横拉长,变成了两画。这个造型其实是非常形象的,因为人害怕的时候,心脏跳动的速度会加快,所以看起来好像心跳加了一横。
东汉时期的隶书已经发展得比较成熟了,但和今天的楷书相比,还是有一些区别的(比如楷书的“十”“力”都是横画出头)。到了唐代,汉字发生了重要的变革——楷书的形体被定型了! 下面就是唐隶对“恐”字的书写: 虽然字形有了很大的变化,但是“恐”的基本结构却没有改变。 “恐”在现代汉语中是恐惧、害怕的意思,那么古人又会把它写成什么呢? 其实古人对于怕、惧这些意思,大多是用“懼”来书写的,“恐”一般指因惊吓而出现身体上的不适或颤抖,如惊恐、惶恐等。 我们来看下西周金文中“惧”字的写法: 西周的“懼”字,右边的“具”是“俱”的初文。东周的“懼”就完全变成“俱”啦~ 再来看看东汉“懼”的字形演变过程: 通过这一系列的演化,我们大致可以知道,“惧”与“俱”的起源是一样的,它们都来源于象形的“人蹲坐地上,双手抱膝”的象,只是后来的发展出现了分化而已。
至于“怕”,则来源于一个比较形象的字——“拜”。 下面我们来看看《论语》中出现的两个例句:子曰:“君子不器。”——孔子说:“君子不能像一件器具一样。”或曰:“敢问何谓也?”——有人问:“敢请问这话是什么意思呢?”子曰:“夫子吾道一以贯之。”——孔子说:“我的志向是一以贯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