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慎独配什么字?

司空弘欣司空弘欣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书法”这两个字的出处,应该是在《尚书·说命中》 说命曰:“惟说命而王未之问焉。 曰:‘若金,用汝作鼐;若济巨川,用汝作舟楫; 若岁大旱,用汝作霖雨。’ 王曰:‘曷用? 曰:‘时。’” 孔安国传疏:“言若嘉美其言而行之,则天下治矣。 用此四臣,谓如钟、鼎、舟、舆也。 言当信顺其道而任使,犹时乃可。” 朱子集注:“鼐,大鼎也。 济川以舟,霖雨以霖,皆顺万物之性而使之各得其宜。 王引之谓,时谓中节之谓时,即中庸之道。 ”

这句话的大致意思是,周成王向周公询问为君之道和治理国家的办法,于是周公开口说道:“我像金子一样贵重的君主啊!您要用我做钟鼎大鼎那样来使用我,如同我制作大鼎那样制作您的大鼎啊! 要像我造船船那样来使用我做您的渡河工具啊!要像我下大雨那般来为您解救干旱啊!” 成王又问:“什么时候才需要这些大臣呢?” 周公告诉成王:“在于时机的把握,在合适的时机用合适的人做合适的事。” 而这里面的书法二字就来源于周公说的那一段话语,是周公对周成王的教导,意思大概就是,君子要像铸鼎、造舟、落雨般做事要符合自己的道德规范,才能成就大事。

所以这里的书法并不是指单纯的写字或书法艺术,而是形容为人行事的道理和行为准则,这个词汇最早出现于先秦时期,而在魏晋南北朝及以后则是用来形容人们自我修养的标准和要求,其中“自修”与“慎独”意义相同。

关于“慎独”一词的来由说法有很多: “慎独”一词首见于《礼记·中庸》:“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意指人在独处、无人监督之时更要谨慎地对待自己的思想言行。 关于“慎独”最早的记载可能出自孟子 孟子告齐宣王曰: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於掌。 诗云: ‘不啻(音chì)堂哉,俾昼作夜(音zuo)。 ’为渊驱鱼者,晏(音yàn)洋(同“洋”)之罪也。 为丛驱爵者,楚庄(音zhuàng)之王(一作“之疆” )也。 幸而免于死者,则斯文存也。” 今恶(wū,厌恶)朝(早晨)而欲斯(如此)昼,何异恶墨而欲白。 盖无勤(勤勉)且小(通“寡”)固(贪鄙,此处意为吝啬)矣。 人少知(熟知)义(正义)而顺,顺则善; 知不善而敬(敬畏),敬则勇。 勇、良(善良)、义、聪(聪明)四达,而不止于孝悌,天下之达德也。 和乐者,天地之和也; 至顺者,天地之顺也。 和、乐、仁、良、智、勇、端、直、孝、弟,天下之达道也。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孟子的慎独的思想主要包含两个方面,一是人应该拥有善良的品性,二是人要具备智慧。 在《大学章句序》中提出「格物」的目的在于求得「至善」,而要得到「至善」就必须具备这两种美德和智慧才行了~ 所以题主提到的两个词的意思其实是一致的,只是所处的时代不同,所表述的重点也不同罢了。

东芙家东芙家优质答主

谢邀,这个“慎”字我是在《古文观止》里读到的(其实我是从书架上乱翻出来的)原文是: 古之君子有终焉者而已矣。 其心三月不违仁,其色一年不变;其德一年不减,此谓大人修省之道也。故曰:知至至之,可以神化矣;知终终之,可以贤人矣。 大意是说孔子说的,意思是修养的到达和终结的阶段都是很难用语言描述清楚的、无法具体量化表达的(尤其是没有量化的指标)。所以不能把这种境界直接套用在生活和工作上。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