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就是翡翠么?
这个问题有意思,我们首先来聊聊“玉”的概念,古人对于玉的定义就来自于对石头的感觉。《礼记·曲礼上》有云:“凡祭祀,共玉石而陈之。”所以玉在古代指的是用来祭祀的神石,不过这种神石要求很高,必须是有色(绿)有纹(花)的石头才能称之为玉,因为颜色和花纹是上帝赐予的,表明这是件礼物。这样要求高的神石当然不可能多,因此玉在古代也很珍贵。 随着历史的发展,玉的概念逐渐模糊了,到了现代基本成了翡翠的代名词。这主要归功于乾隆皇帝。乾隆皇帝爱好玉器,据说他留下的传世品中有一百多块和田玉,这些玉除了做器物外,很大一部分都被做了印章材料或把玩之物,毕竟帝王喜欢的东西那品质自然是极好的。
然而乾隆皇帝是个爱出风头的帝王,他曾先后六次南巡,每次都要带很多“玉器”去显摆,这些玉器中有不少都是当时顶级的玉器。不过最让人津津乐道的是他在第二次南巡时,从苏州采买的一船“白玉”,传说这一船的白玉里有良莠不齐的玉,也有非常昂贵的羊脂玉,总之这次南巡让江南的玉器价格涨了不少。
当然了,乾隆皇帝买的这些“白玉”里肯定没有现在的翡翠,但是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当这些“白玉”经过无数人的手最终流传到消费者手中的时候,人们会怎么称呼它呢?它会继承玉的概念,被人们赋予玉的所有美好寓意。于是“白玉”变成了“玉”,而“玉”又成了翡翠的代名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