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何时使用翡翠?

司徒彦媛司徒彦媛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康熙年间,《香妃传》里就写道,香妃的手镯戴的是“金嵌珍珠宝石插手镯” ,里面宝石就是绿碧玺和翡翠。 雍正皇帝的爱妃——年贵妃,死后得到谥号“贤德皇后”。她的陵墓在清西陵旁边,叫“纯惠皇贵妃陵园”,陵园门口有座牌坊,上有四个大字“纯惠皇贵妃”。 这四个字用的是满语,翻译成汉语就是 “福增贝子”,为什么用这个词呢? 因为年贵妃生前被雍正帝赐封为“福晋”(满语fucin bekez),所以死后就用“福增贝子”称呼她。 这个称呼中的“福”字可不是随随便便用的,它表示的意思是“富”、“福气”、“福运”,用在年妃身上可是一点都不夸张的!因为她不仅一生深得恩宠,而且为其生育了三个儿子,两个女儿。 乾隆即位后,对这位祖母更是崇敬有加,追封其为“仁寿皇太后”,修建了宏伟壮丽的“裕陵”让她安息。 裕陵地宫正壁正中有个圆形发光体,据说夜晚灯火通明时,可以清楚地看到发着红光的火焰,因此这个圆光也被称作“夜明珠”。

其实这个东西不是明珠,而是一种含磷矿物晶体,学名叫“萤石”,颜色艳丽,在黑暗中会闪闪发光。因为这种矿物具有荧光性,古人误以为是“神火”,还以为是“龙光照耀”。 不过据现代学者解释,这可能与乾隆皇帝的孝心和政治需求相关联。首先,这珠“夜明珠”实际上是由两种不同的矿石合成一体的,由含磷矿层包膜于其中,而中间则是一个透明的宝石,可能是白玉也可能是墨玉。第二,这珠“夜明珠”并不是乾隆皇太后下葬时随葬的物品,而是在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重新维修陵墓时放在地宫内的。

原因就在于这时清王朝已经具备了收取安南(今越南北部)等地贡品的条件,为了显示天朝上国的风范,显示清帝国在东方及万国之中的无上地位,乾隆特地将一颗产自安南的青碧玉(属于软玉范畴)琢成球状,作为“东珠”进奉给皇太后,以此代替蒙古贡品的“琥珀”。

植采茹植采茹优质答主

1735年,在平定准噶尔叛乱时,康熙帝曾赐给其大臣等大批翠玉,其中就包括和硕怡亲王允祥(雍正皇帝四兄)、大学士张廷玉等人。 另外,乾隆三十七年正月十四日有“太监传奉旨意,着将圆明园福海内所藏绿宝石、祖母绿等五盘,于二月间送到养心殿东暖阁内”的记载。 由此可知,至少是在雍正时期已经开始用翠了…不过当时没有明确的名称,只称呼其为“碧色宝石”…后来才正式成为翡和翠。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