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为什么会有瓷糙?
这个“瓷”字用的有意思,从字面上理解就是像瓷器一样粗糙,不过这里的“粗”是形容种水,而不是指颜色。 通常我们说起“糙”,第一个联想到的都是种嫩或者种差,这样的理解也没错,毕竟好的种水是“光滑润泽”的,而差的种水则是“粗糙干巴”的。 但如果是新购买的翡翠,却出现这个问题,那可就有些蹊跷了——正常买回来的翡翠是不会出现这种“表面有沟回”的情况的。(这里排除一些特殊品种,比如蜡核雕,以及非常规处理过的翡翠,比如酸洗充胶)
原因只有两个,要么买到假的翡翠,要么买的翡翠经过处理了。 当然,也有可能是你多心了,本来你的翡翠也没有问题,只是在你购买的地方光线比较强,导致你看上去觉得表面有坑窝。这也能解释为什么你在别处看的时候没有这种现象发生。
所以,如果买到的翡翠没有问题,那就不用理会这些“表面沟回”,如果你实在不放心,可以用棉球沾点肥皂水擦拭一下看看,如果确实能擦掉,就说明没问题。 如果买到的确是假翡翠,那么这种情况就很好解释了,因为不是真翡翠,自然不会有透闪石结构存在,那么就会出现看起来比较“粗糙”的感觉,像是加了涂层的塑料品一样,这个时候用化学方法清洗就能达到去除的目的。
还有一种可能,虽然买的翡翠是真品,但也经过了特殊处理,比如染色的翡翠用强碱浸泡后,原本的翠绿色会变为纯青色,这时候也会造成视觉上“粗糙”的感觉,但这一般都是整块翡翠都变了颜色,不会出现局部的颜色突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