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蟾翡翠寓意是什么?
“金蟾”一词在现代汉语中,指代的是三个脑袋、六条腿的青蛙。而在古代文中,“蟾”则泛指青蛙和蟾蜍。比如,唐太宗李世民《咏蝉》中的“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还有宋代秦观《夏日》里的“有蝉无蝶弄秋阴,金井凉生晨夜吟”;而到了清代,乾隆皇帝更是把“金蟾”写入了自己的诗作中,如《咏玻璃缸中蝌蚪》里“暗浮绿蚁新醅酒,细倒银瓶琥珀光。莫谓微云点太乙,须知金蟾戏清湘”。
那么,为什么青蛙或蟾蜍能得到“金蟾”这个别称呢? 这是因为在古代人们眼中的世界,是由阴阳两部分组成,所有的事物都可以被分为阴阳两种属性。而阴属性的事物中,包括月亮和水的影子,还包括妇女和青蛙。当古人观察到月亮的影子时,会联想到水中的月亮阴影,再把它们与女性联系起来,称之为“月影嫦娥影,女阴女阳俱”。同样地,当看到青蛙的时候,也会把它与月亮联系一起,称为“蛙声鼓噪如雷震,惊破中秋月色寒”。
正是因为青蛙拥有雌雄和阴阳的两重属性,才能成为“金蟾”。 古人对自然界的风俗也十分注重,并对此进行了详细记载。其中,春秋时期的《礼记·月令》就有这样的描述:“(孟冬之月)雉雊,鸡乳,天子乃以犬戎氏,命田猎,设皋陶为司寇,以明刑德。”也就是说,当野鸡开始呼唤同伴的时候,家里养的大公鸡就开始下蛋了。此时,天子要带领大臣们打猎,而且还要祭祀上古神灵皋陶(刑律的象征),以此传达“刚柔相济”“刑法有度”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