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翡翠公盘有哪些?
中国目前举办过五届翡翠公盘,分别是2003年、2005年、2007年、2010年和2014年举办的春季和秋季大型公盘,还有2018年在北京举行的“国石”展。 在这五次公盘上,共出现了90多个“春拍王”和“秋拍王”——价格最高的交易者。这些拍出的天价原石,最终都切割成了宝石级别的翡翠成品。 这些高价原石的成交,极大地调动了赌石者的积极性,也使得原本就火热的原石市场更加红红火火。
第一次是2003年春季公盘,在云南瑞丽举行,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玉石商人或买家参加,竞购盛况空前。当时由于缅甸政府允许每批进口玉材仅3000吨,而每年中国进口的原料只有6000-7000吨,因此很多商家一年甚至几年才能买得到材料。
在这次公盘上,一块重达2.8吨的冰种正阳绿料子,最终被香港一珠宝商以191万元竞得,成为当时的“春拍王”。 第二次是2005年的春季公盘,依然是在瑞丽举行。在这个公盘中,一件名为“福禄寿”的翠件令人印象深刻——这块原石出自缅甸佤邦,重约7公斤,为透明纯净的蜡油果绿,肉质极佳。这件作品经过精心加工制作后,于2006年在香港佳士得拍卖会上亮相,最终成交价高达6960万港元,创造了当年的“春拍王”记录。
第三次是2007年秋季公盘,在瑞丽羽象国际工艺品交易中心进行。此次公盘上,一块外观颜色极美的木那冰种翡翠原石引起了众人的注意,最终被一名台湾买家以2100多万元的价格竞得,创下当时新纪录,成为了当次的“秋月拍王”。 第四次是2010年春季公盘,地点仍设在畹町羽象国际工艺品交易中心。在这次的公屏中,出现了一块外形如豆腐块的冰种翡翠原料,最后被一名广东人士以1150万元收入囊中,成为当天的“春拍王”。 这块被称为“豆腐块”的原石重达2.6吨,经切成薄片后,雕琢成一组牌楼花雕,最后制成两件挂件。这两件作品由一位广州人士以272万元买入,另有一件同样的作品由另一位男士以246万元收购。
第五次也是最近的一次,即2014年的秋季公盘。这次公盘上,最吸引人的是一块重达11.5公斤,色呈淡绿色的玻璃种翡翠原石。但最终却无人出价,该原石流拍。 除了这五次春/秋公盘以外,还有一次特制品种的公盘。2018年10月,在北京会议中心举行了“国石”展,展出近百件顶尖级翡翠原料及成品。这里同样竞争异常激烈,一件编号为139的翡翠挂坠,最后以1190万元的高价成交,创下“国石”展上的最高纪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