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翡翠的冰种?
“冰种”是指翡翠的整体颜色像冰块一样透明,给人的感觉是清凉透亮的;而“水头”则指的是透明度,也就是水分含量多少的意思 。 “冰种”是一种形象形容,就像用冰块雕刻出的玉器一般,质地非常纯净、通透,给人以清凉明快之感。这种类型的玉石经常被人称作“冰种玉”或“冰底玉”等。
在行业内,把冰种的透明度分为五个等级:
1级,玻璃地:完全透明,就像玻璃一样清澈明亮。 2级,莹润地:很透明,表面光滑细致,有油脂光泽或反光现象。
3级,糯化地:半透明,有颗粒状感,类似糯米汤的样子。 4级,浓淡地:不透明,但有光泽,可见纹理。
5级,干白地:不透明,无光泽,可见结构。 以上五个等级的划分没有绝对界限,而是一个相对概念,如一级和二级之间就有很大差别,但五级和一级之间就稍微有些差别了。当然,这个划分只适合于单就透明度而言,如果拿其他指标来衡量,这个级别可能会重新划分或者不存在了。
目前,市场上有很多所谓的“冰种”玉石,实际上仅仅达到了“糯化地”的程度。这类玉石虽然透明度较高,但是种嫩(新),内部结构和表面光泽都很差,往往需要抛光来改善表面效果。而且,由于结晶颗粒较粗,其底色常常偏黄或偏灰。并不是看起来像冰块一样的透明的玉石就是“冰种”。
在翡翠的选购和投资收藏中,我们常常听到翡翠有玻璃种、冰种、芙蓉种、香青种、油青种等等,这些就是翡翠的成因类型及质地,也称品种。翡翠的品种直接影响其价值,通常按质量优劣依次分为:玻璃种、冰种、芙蓉种、紫罗兰、水种、金派、春带彩、油青种、干青种、花青种、水白种、水白棉种、藕粉地、灰青种等等。其中玻璃种最好,藕粉底最次。
冰种翡翠
冰种翡翠,因看起很像日常见到的冰块一样,通明透亮,而且冰清玉莹,故此而得名。行内人根据冰质量的完美状况,又细分为玻璃冰、青晶冰、水藻冰、蓝冰、脆冰、灰冰等。冰种翡翠的次序在水种之上,油青以下。它在翡翠质量中属于中档。比玻璃种水头略差,通明度、洁净度都不及玻璃种。次一些的有豆地冰种、青冰、灰冰。冰种翡翠在透明度上,是仅次于玻璃种翡翠的一个品种,因此也是近年来非常受市场欢迎的一个翡翠品种。
从字面上理解,冰种翡翠和冰应该具备类似的属性,其名称由来是形容其通明而寒澈的感觉象冰相同。可是翡翠作为诞生于地下5公里地壳深处的矿石,与地表的冰结晶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我们这里所谓的冰种也是指通明的一种或几种翡翠基本成分以纤维交织或柱状粒状的晶质或微晶质的质块。它的结晶颗粒非常细小,用普通的放大镜看不到结晶体,具有半通明到通明的明澈感,但这种明澈感与玻璃种的区别就在于不够“活”和“透”,其冰种的半通明或通明的感觉和玻璃种相比,好象是被凝固了的感觉。
冰种翡翠的翡翠色普遍偏淡,色差也较大,颜色一般不均匀,色调有黄绿、暗绿或蓝绿,呈丝瓜瓤状。其内部结构的外观有些象水草花,但与水草花区别较大,水草花为绿色,冰种则没有绿色或色度很淡,不显绿,其纹路也显得模糊,其通明度不如玻璃种,但其水头足,在翡翠中通明度是最好的品种之一。冰种翡翠内部的白棉在强光照射下呈透明的晶体状,象是冬天的冰花,在灯光下呈现五彩的光色。因此冰种比水种、芙蓉种、油青种具有更强的通明感和迷人的色彩。
在自然界里,没有绝对完美的自然物,翡翠也不例外,冰种翡翠内部含有白棉丝绺和裂纹也是必然的物理表现。冰种的结晶颗粒比玻璃种粗大,因此具有明显的物理缺陷存在。这种缺陷就是俗称的“云絮”、“白棉”或“水纹”。冰种具有较好的通明度。当与玻璃种相比时,有“活”与“死”的不同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