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种翡翠是什么意思?
有种的翡翠,通常都是指的质地细腻、通透性强,可见光线可以穿透,有质感,有水头(光泽明亮度)的翡翠。 这样的定义,其实是很宽泛的,因为影响玉质的关键因素除了种之外还有水(光泽亮度),所以很多时候,人们也会用“水好”来形容一块玉质好的翡翠。 而“有种”“水好”,也是评判一只翡翠好不好最为常见的标准之一。 有种的翡翠,其折射率通常在1.65左右;而一些品质比较好的天然翡翠甚至可以达到1.66,这是一种非常难得的透光性,也就是行话常说的“高玻璃化程度”。 当然,这种特性也不是天然翡翠独有的,有些人工改良过的翡翠也有这样的特性。
不过天然翡翠由于是天然的生成,所以这样的特征是非常难得的,也是鉴别真假的一个关键点。 另外有一点需要提醒大家注意,这里的种是指玉石的结构密度,并不是指宝石学中所谓的“种子”概念,因此不可和“种老”的概念相混淆。 关于种的概念,在宝石学中还有两个比较著名的术语——晶体结构和晶粒大小。这俩货虽然经常出现在同样的表述当中,但却不是同一个概念哦!
翡翠有秋葵,紫罗兰,芙蓉,芙蓉片,红宝石,绿宝石,紫晶,田黄,桂花黄,玫瑰紫,杨妃腰,春带彩,福寿绿,菠萝绿,祖母绿,洒金黄,福寿绿,天蓝,茄紫,翠青等数十种颜色。有色的翡翠在业内被称作“有种”,具体到色的大小,行内又分别“有几分”。如:玻璃种、紫罗兰种、芙蓉种、瓜皮种、冰种、紫牙乌种、蛋青种、水沫种、油青种、干青种、花青种等。种色兼优的顶级翡翠极少,价值连城;种色一般,但工艺卓绝的次之;工艺简陋,种色太差的就价值很低了。
“种”是评价翡翠质量的首要依据。“种”主要从结晶颗粒的粗细、内外结构的疏密程度和透明度来决定翡翠质地的优劣,它是翡翠内部结构的物质。
翡翠种是指组成翡翠的结晶颗粒大小程度,即翡翠透明度或结晶程度。是因产地不同, 翡翠结晶颗粒的大小也不尽相同,由大到小可从1毫米以上到0.01毫米以下,根据结晶大小程度,可将翡翠分为玻璃种、冰种、翠种、油青种、花青种、干青种、水苍玉、水影子等多个品种。透明度与翡翠结晶程度密切相关。由透明至不透明,有透明、玻璃、亚透明、半透明、微透明、不透明等。质地细腻、透明度高的品种价值高,质地粗糙、透明度低的品种价值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