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能养的变色吗?
当然可以,这就是“人养玉,玉养人”的最好证明! 不过要注意的是这只是一个长期过程,是量变产生质变的过程。你每天花的时间、用的手法是否正确,以及自身体质的差异都会影响这个过程的开始和结束。 简单来说就是每个人都不一样,无法一概而论。 我自己也经历了这样的变化,我20多岁的时候买了条翡翠手链,当时觉得很好看,但是戴了1年后去清洗时,我发现颜色变得很深,好像加深了1个档次。(如图下左图) 再过了3年去清洗,我发现又深了些,就像下右图那样。 这几年我都在戴这条手链,每天都戴着,只是偶尔会用热水泡一泡,因为经常接触人体汗液,所以表面看可能会有灰尘,就用清水泡泡。
除此之外没有什么特别的保养方法。 个人认为这是因为我的皮肤比较敏感的缘故,使得翡翠吸收了更多的营养,从而改变了质地。 其实,除了人养玉以外,玉也会养人。
我们都知道人的肌肤每天都会接触到很多的细菌,而这些细菌大部分是人体所需要的一些有益菌类,但也会有少部分有害菌或者过敏源。 而玉质本身就非常细腻,比我们的皮肤还要细很多倍,所以细菌等微生物很容易在玉石表面滋生。
因此建议各位翠友不要随便用手摸或亲嘴啃咬翡翠,这样容易感染病菌,尤其是皮肤敏感的人群更要注意。
有些A货翡翠在人佩戴后,出现颜色变好的现象,比如原本色不太正、不匀的,佩戴后颜色正了、匀了;原本颜色较淡的,佩戴后变得浓艳等等。
A货翡翠能养色吗?首先得知道翡翠的分子结构,翡翠是由硬玉矿物(主要是钠 Feldspar)组成的集合体,在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组成翡翠的粒粒硬玉呈现柱状或长条状,这些玉粒的四周及空隙中胶贯着绿辉石、钠铬 Feldspar等其它次生矿物和石英等其它矿物,它们之间杂乱无章,相互叠加着,总体上是“粒状镶嵌结构”。
翡翠的结构是呈紧密的交织状和镶嵌状,非常牢固而无裂隙,不可能有其它物质进入而改变颜色,也就是说不可能有其它物质使A货翡翠的颜色变好,也不可能把绿色从有绿处转移到无绿处,翡翠本身的质地不会随外界的影响而变化。
通常人们认为A货翡翠能养色,出现颜色变好的现象,实际上可能有以下原因:
1、原石在开采和加工的过程中,受机械和化学物质的接触,玉表面呈毛燥状和酸蚀地貌,使表面产生凹坑缺陷,降低了翡翠的反射光线,使人眼受到的光线和色散减弱,即降低了翡翠的颜色和亮度,这种翡翠看上去颜色不好,有干燥的感觉,俗称“干”。若在抛光过程中对玉表面的缺陷进行长时间打磨抛光,使表面缺陷变浅(实际仍存在),磨掉了部分“盖子”,使翡翠的颜色和亮度增加。但这种翡翠的颜色仍不理想,呈“干绿”色。
2、这种翡翠若是经由人们佩戴一段时间以后,受人体的油脂和热量的影响后,油脂渐渐渗入玉表面的缺陷中,如凹坑中,减少了缺陷对光线的反射,加上人体的热量使玉温升高,有利于光线的色散和反射,人的“视觉”得到的光线和颜色增加了,使颜色变好了,即“活”了。“干绿”变“油绿”.这种“油绿”是玉表面“油”了,“活”了,不是构成翡翠的玉“粒”本身颜色变好了,如果由远距离观察翡翠颜色,这种翡翠的颜色是不理想的,还是“干绿”的本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