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原石如何看种?
一、看光泽 天然翡翠原石表面具有柔和的玻璃光泽,抛光度很好。而人工处理过的B货和C货表面会呈现出荧光或者漆亮的光泽,行话叫做“蜡壳”或“涂膜”;当用强光手电照射的时候,这些“蜡壳”是很不自然的,很容易就能区分开来的。 二、看颜色 天然翡翠的颜色自然、均匀,有“色根”,并且与基底部分有一定的过渡变化;而经染色处理的B货、C货会有明显的色块分布,且颜色过饱和,不自然,在基底层部常可见未染到的淡黄色或绿色底色(也就是行话所说的“癣”)。
三、听声音 用细针轻轻敲击原石,天然A货会发出悦耳动听、婉转清脆的声音,若敲出的声音沉闷,说明其肉质结构粗糙,种老;而经过注胶处理的B货、C货则会出现破锣声等怪异的声音。当然,这种方法只能做为初步的判断依据,并不可靠。 四、测密度 利用手头的工具来测量原石的密度,是判断真假的重要方式之一。通常来说,真品硬玉的密度范围约在3.25~3.40g/cm3之间,而经注胶处理的仿冒品密度一般在3.35g/cm3左右。
五、掂重量 同样体积的玉器,真品A货的重量会明显高于仿品。不过,这个方法对经验欠缺的人不太适用,因为不同颜色的玉石密度是有差别的,比如白色和田玉质地细腻,水分充足,密度一般会大于青白玉和青玉,所以不能一味凭重量去判定。 以上就是判断翡翠原石种水的几种方法了,除了观察外,也可以采用仪器检测的方式,如红外光谱仪、质谱仪等,但这样鉴定起来的成本会比较高。
翡翠原石内部的矿物颗粒之间的关系,以及颗粒本身的大小与形态称为“种”。因为翡翠属于多矿物的混合体,主要由硬玉矿物组成,同时还伴生其它一些钠长石、角闪石、辉石等。虽然硬玉矿物为主,在其成矿之后,受后期矿床构造的变化,以及外力作用的影响,某些物理、化学因素的作用,硬玉矿物颗粒度产生变化并重新组织排列。
而翡翠“种”的鉴别方法有以下几种:
第一种、按翡翠结晶颗粒的紧密度来分
粒度细小而均匀,矿物颗粒极其微小,肉眼观察呈现玻璃样的均匀细腻的绿毛Chunk、玻璃种、冰种、紫罗兰、油青种等都属于优质翡翠,它们的单折射率和玻璃光泽极其相似。
第二种、翡翠结晶颗粒相互之间的作用力来分
由结合的紧密程度来分有胶结状、纤维状、细粒鳞片状、粗粒鳞片变晶状等等。
胶结状态的翡翠是属于上好的品种,它们的晶体非常细小,致密,几乎看不到任何粒状结构。而纤维状是由细小紧密的纤维状或柱状矿物晶体组成,一般呈绿色,绿色均匀,也有呈白色,就是所谓的“白底青”,因为是柱状晶体,绿色呈放射状或柱状散布在晶体中,因此在灯光的照射下,晶体呈半透明状,绿色明显可见。其它如细粒鳞片状、粗粒鳞片变晶状等翡翠质量比前者要差很多,因为结晶的颗粒较粗大,且颗粒的大小不一,绿色分布极不均匀。
翡翠的种水是其内部结构表现出来的直观效果,是影响翡翠价格的关键因素之一,而翡翠的“种”也一直被很多翡翠行家认为是翡翠最本质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