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国翡翠的密度是多少?

滕陈滕陈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题主好像无意,但又似乎有意地漏了最重要的一点。 什么是“各地”?中国、缅甸、日本、美国、俄罗斯……这些国家内部的地域差别是非常大的。而且不同地方的翡翠原料,其生成环境也是有非常巨大的差异的(当然对于玉石这个大类来说,各地的意思其实就包含了不同的玉种,所以确实不太好答)。

所以这个问题本身就不太科学,甚至都不能算是一个问题——因为无法具体量化。 但既然题主这么问了,那就简单说说。

首先,需要明确一点事实:一般情况下我们所说“翡翠”的这个颜色,实际上是“祖母绿色”。这是由铬离子致色的。所以我们说的“翡翠”,其实主要是指硬玉岩(主要成分为NaAlSi2O6)。 而一些颜色较浅的绿,比如说灰绿、豆青、粉青,它们实际上是由含铁、镁的硅酸盐类矿物形成的,所以在色度学上属于黄绿色系列。这种颜色的宝石一般都被归入翠玉、白玉或青玉一类。 所以,从岩石学角度讲,翡翠和翠玉是同一类石头;但是,如果要从宝石学角度划分,那它们是分属不同类的宝石。

其次,需要指出的是,虽然我们在描述一块宝石的时候经常会说“某某地方产……”但这只是描述地点的一种方式,并不能代表这块宝石的本质特性。比如说和田玉,我们常说“新疆和田地区产”,但这里的“和田”并非特指某个产地或者场区(比如籽料),而是指一个地域概念——“和田玉”实际上是大类命名,其中包含了诸多山料、籽料等,而它最明显的特征就是“温润细腻、光泽内敛”。再比如说碧玺,我们常说的“巴西产”指的是“巴西亚马逊河以北的布拉瓦高原出产”,这里的“巴西”也并非特指某座矿山,而是一个产地概念。

最后,回到正题。由于各地区的翡翠(包括各种碧玺)都是大同小异的,所以它们的物理性质相差并不大。 一般来说,各种宝石的密度的范围是这样的: 至于具体的数字吗,恕我无能,搜刮不到更细节的数据了。实在是没有办法帮题主把数据具体到某一个产地(或者某种宝石)的地步。对不起,拖了国家的后腿。

湛宗辉湛宗辉优质答主

密度是评价翡翠质量的理化指标之一,其值在3.33-3.38g/cm?之间。测定翡翠密度的方法有浸液法和称重法等。在实际中,我们一般用相对密度来区分翡翠和类似品种,方法比较简单。常用的有以下三种。

1、沉水法。取一只盛有凉开水的玻璃,将翡翠饰品投入水中,根据其下沉的速度快慢来判断。这种方法也适用于评定翡翠的质地粗细,下沉速度快,说明质地致密细腻,下沉速度慢,说明质地较粗疏。此法也称为“水试”翡翠的相对密度为3.3-3.4,大于水的密度,投入水中则会下沉,而相对密度小于水的石英质玉、玉髓、方解石、大理石及玻璃等制品则不会下沉。用这种方法可以将翡翠与相对密度较小的仿制品区分开来。

2、掂重法。根据翡翠的相对密度较大,同体积重于许多其它物质的原理,将翡翠拿到手中反复掂量,便可感觉到翡翠的重量高于其它饰品,我们称为“压手”,以此判断翡翠的真伪。此法一般适用于有经验者。

3、对比法,用手同时握住尺寸、形状相同或相似的翡翠和仿制品,由于翡翠的相对密度较大,手感就比较重,而仿制品的手感就较轻.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