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粗工为什么这么丑?

公冶轩宇公冶轩宇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首先,我们要知道“种”在翡翠里的含义,它有两个含义:

1、指翡翠的质地; 2、指翡翠生长所处的地质环境。 “水头”——也就是“透明度”,它是衡量翡翠质地好坏的一个重要标准。一般来讲,将通透程度分为5个级别:

1、非常透明(玻璃地); 2、半透明(冰地); 3、不透明(糯地); 4、微透明(油地); 5、不透明(干地)。 “种”和“水”是相互联系,互相影响的。一般来说:种越好的翡翠,水分含量就越高;而水分高的翡翠,其种也就越好。但是也有例外,比如老坑种翡翠,虽然水头长,但种却比较干。 下面我们来具体讲讲影响“种”和“水”的因素都有哪些。

1、矿物组成: 翡翠是由硬玉晶体组成的,而硬玉又是由晶状微斜長石和钠长石组成的。所以,从微观上讲,翡翠是一种集合体,是由许许多多的硬玉颗粒聚在一起的。从颗粒的角度讲,如果硬玉颗粒越大,那翡翠的种就越差;反之,若是硬玉颗粒越小,则种就越好。(注意:这里讲的种好或种差,都是相对而言的。)

2、结构特征: 前面说到,翡翠是一种由硬玉晶体构成的集合体,所以它的结构应该是指这许多单晶体之间排列的位置关系。一般情况下,将结构分为两种:

a、粒装结构——即硬玉颗粒呈棱角状的排列方式。这种结构的翡翠,种较差; b、纤维状结构——即硬玉颗粒呈圆形或是椭圆形,犹如一根根细棒排列在一起。这样的结构,种较好。 除了上述两点外,还有许多会影响“种”和“水”的因素,比如:杂质含量、裂隙分布等等。

晏炜忻晏炜忻优质答主

粗工的翡翠其实就是内行人口中的“粗活儿”和“老活儿”,“粗工”的形成原因主要是为了节约成本。

通常我们在翡翠市场上见到的“粗工”分为两种:

1、雕刻时打磨的不够精细的雕件,通常指一些B货雕件,因为品质原因,通常在雕刻的时候,雕刻师在雕刻工艺上和打磨工艺上都不会花费太多的心思,而直接粗线条的进行雕刻、抛光。

2、原料皮壳较厚,需要挖掉更多的料肉才可以达到的底子与皮色的平衡,所以为了省下原料,而用粗工雕刻,所以,经常看到的“粗工”,大部分是“老包皮”,也就是形成年代较久的翡翠。

翡翠雕件的加工工艺有粗、细之分,也有高低之分,所谓的高低之分在于雕刻的内容是否丰富,雕刻的工艺是否精致。有些料子的皮壳较厚,皮壳底下要么颜色要么底子都不太够,所以想要达到底子与皮色的平衡,一般选择用“粗工”雕刻,因为“粗工”只需要舍去皮壳,无需再过多的去挖肉,就可以呈现皮色,既节约了原料,价格还可以卖的更高,所以“粗工”的翡翠通常价格会稍微高一些。但是一定要选择皮壳较薄,皮色够绿的料子,否则价值也不会太高。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