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明代几种货币?

耿北耿北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明代共有六种货币,分别是:纸币(大明宝钞)、铜钱(洪武通宝)、永乐通宝钱、宣德通宝钱、正统元宝钱、景泰通宝钱。 除了前四种外,后两种在市面上出现的较少,而且景泰通宝钱也只是在景泰年间铸造的,非常稀少。

1. 大明宝钞 大明宝钞是明朝首创的纸币,由工部负责印制,于洪武八年,也就是1375年开始发行。由于当时社会封建观念比较强,认为纸币是一种“虚假”的钱币,所以起初的发行量并不大。 但随着商品经济的飞速发展,纸币的发行量逐渐增加。到嘉靖年间,纸币的发行量已经很大了,但民间使用的依然不多,究其原因还是因为封建思想作怪,老百姓还是习惯用金属制的钱币。

2. 洪武通宝 洪武通宝是朱元璋建立明朝后颁布的第一项财政政策,于洪武二年,即1369年开始铸造,直径约3厘米,厚约0.8毫米,重约4克。正面铸有楷书“洪武通宝”字样,背面无记号。据记载,洪武通宝初铸时只有红铜、铅锡二种材质,后又增铸黄铜。

因洪武通宝制作精美,又由朝廷统一铸造发行,所以质量较好,至今保存完好的较多。目前市场上能见到的洪武通宝多为普通版式,但也有少量特殊版式。

3. 永乐通宝 永乐通宝是明成祖朱棣在位期间所发行的钱币,制作十分精美,与“洪武通宝”一样为朝廷命官督铸。其样式为圆形方孔,边长约合现在的一元硬币大小,正面镌有“永乐通宝”四字,背面多有花纹。根据史料记载,永乐通宝初铸时仅有一色铁钱,后文莱国王特使来华进贡,国王赐给明世宗的礼物中有一箱“永乐通宝”银锭,世宗命内府匠人依样铸钱,因此这便有了银质的永乐通宝。不过现今市场上所见到的永乐通宝绝大多数都为黄铜质地。

吕子禹吕子禹优质答主

明朝立朝之初沿用元制,起初发行大明通行宝钞,禁用铜钱,民间交易都是用纸币“大明宝钞”。但是当时大明宝钞只印不收,未设发行库,也没有相应的准备金,很快便出现严重通货膨胀,大明宝钞遂快速贬值。明成祖即位后,曾几次下诏禁止民间使用金银交易,但屡禁不止。到明宪宗成化年间(15世纪后半叶),白银逐步成为不受政府控制的货币,用于大宗交易。到了明世宗嘉靖年间,政府正式决定赋役征收改为“一条鞭法”,一切赋役都用白银缴纳,至此白银成为国家法定的通用货币单位。

大明通宝(3张)

嘉靖年间明朝发行的大明宝钞,1573年后,停止铸钱,宝钞也停发。除赋役货币主要用银征收外,其他交易中纸币几乎停止使用,而是通用铜钱和制钱。铜钱、制钱单位是“文”,白银单位是“两”。大明宝钞已“物无直价”,并不断贬值,一两纹银所换宝钞数额由1380年1300贯增为1443年的4000贯,1457年增为6000贯,1566年增为8000贯,到1578年每两竟达1 万贯。这样宝钞实际上等于作废,成为玩具。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张居正推行改革时,曾企图恢复它的信用,规定今后以宝钞支付差役,在边镇造发新钞,用以支付军饷。然而终未奏效,到万历九年又只得罢了。这样,明朝中期以后实际上已形成了银钱兼用的复本位货币制度。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