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玉是什么?

麦芳旭麦芳旭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中国没有确定国玉,但是各朝各代都有自己代表性的玉。 先秦:珠玉。《礼记·郊特牲》载:“大夫佩玉,三圭。” 三圭就是玉璧、玉琮和玉璋三种玉器。 汉代:汉白玉。汉武帝时期设立了一个管理玉石开采、冶炼、雕刻的官府机构——尚方。后来汉方字演变成为汉玉,泛指汉朝的玉器。汉代的玉质好、设计精工。 魏晋南北朝:南唐玉。这一时期的玉器受佛教影响很大,有很多造型是取自佛教故事或者经文中的内容。

唐代:唐朝是一个开放的时代,所以唐玉也受西域文化的影响,很多造型都是汲取于西域各民族的文化,而且唐玉的用料非常讲究,多用和田青白玉制作而成。器型大多大气雄浑,线条流畅,很少做细致的花纹。这个时期的玉琮比较少见。

宋代:宋玉主要指宋朝的玉器。由于宋朝重文轻武,所以在工艺上更追求文人气息,一些雕刻有纹饰的玉器开始流行起来。但和唐玉相比,宋玉少了几分豪放多了几分儒雅。

元代:元玉一般是指元代的和田玉。由于元代实施禁玉政策,所以元玉的制式并不复杂,多做工简洁的器皿。

明代:明玉包括两个含义,一个是明代的玉,另一个是把现在意义上的新疆玉称之为明玉,也就是今天的和田玉。由于明初实行禁玉政策,所以明玉多为明清两代的玉件,有大量的山水人物、花草树木。明代中后期开始,玉材逐渐好转,出现了“色皮”,并形成今天的“籽料”。这时候的明玉雕刻开始追求秀丽婉约、精工细腻,并且多采用“俏色”雕刻。

清代:清玉包括乾隆以前及以后各个时代。这里说的清玉主要指乾隆以后的玉。在清代中前期,和田玉的产量并不是很好,所以清玉并没有多少上乘的材料。因此这时期的清玉大多模仿前人的风格,追求古朴典雅。而到了清末民初,和田玉的产量大增,优质的玉材很多,这时候的清玉开始崇尚仿古但不能全依样葫芦,有自己的创新。比如我们现在的国宝龙凤呈祥玺,它的玉质就是很好的例子。

伍应川伍应川优质答主

玉在中国文化中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几千年的文明史同时也是漫长的玉文化史。玉石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文化有别于世界其它文化的最显著特点之一。中国玉文化是世界惟一的历史发展最长、延绵不断的玉文化。玉的文化价值已经深深铭刻在中国文化的历史中了。

在中国文化中,玉作为道德、才能和高贵等级的标志,玉德比玉之美更受重视。许慎《说文解字》云:“玉,石之美,有五德。”以人格拟玉石,提出“玉,有五德,润泽以温,仁也;勰理自外,可以知中,义也;其声舒扬,四方闻之, 喻也 ;不挠而折,勇也;锐廉而不忮,洁也。”这段文字被儒家奉为至理名言,认为“君子比德于玉”(《礼记注疏》卷24,《聘义》)。

玉成为君子德行和地位的象征,玉器的使用受到重视。《周礼》等典籍对玉制品用于礼仪典章制度和贵族生活起了重要的规范作用。古代帝王服御之物,大多用玉制作或以玉饰之,尤其是祭祀时的玉器,被视为沟通人、神的重要媒介。皇族、高官死后要用玉敛葬的制度沿袭了二千年之久。中国人视玉为美的化身,为“气”的直接象征,是“有生命的”。

中国古代,与玉有关的文献资料十分丰富。著名的有《周礼》、《礼记注疏》的《玉藻》、《聘义》、《礼器》等篇,《管子》的《侈靡》篇,《论语》的《公冶长》篇,《诗经》的《秦风》等。

古代中国人把玉分为山玉、水玉和人玉,所谓人玉就是指人的人品、人格、品德要像玉一样,这是中国人独有的文化观念。

在中国人的文化中,玉和金、珠、宝不同,金是阳,玉是阴,珠是动,玉是静,其他任何宝贝都是世俗的,只有玉是超凡脱俗的。中国人认为玉“有智、有义、有礼、有勇、有洁”,是完美无缺的神异之物,是天的精华,地的精英。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