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画有哪些形式?
这个问题问得真是时候,前几天刚刚讨论了这个话题。 中国画的形式,简言之有四种,即“卷轴画”、“屏条”、“手卷”和“册页”。 之所以说这个问题问得正是时候,是因为最近跟我的学生讨论的问题恰好就是关于中国画的形式的,而且他们也刚刚学习了“线描画法”(也就是传统的写意画法),所以这个问题对他们来说正合适。 这个问题的难点在于如何判断一幅书画作品的“形式”。 如果从外行人视角来看,判断一件作品是不是中国画当然很容易,翻开印鉴或者落款就能确认,但是这样判断出来的结果对专业的内行来说却未必准确。
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现在的书法国画教学体系使得初学者在刚开始入门的时候就要接触创作,在接触创作的过程中必然要借鉴前人的技法,而古人创造的多种表现形式,其实正是为他们后来的书法家和国画家们创作的。 所以从专业角度来看,一件作品是否中国画,除了看其是否为国人所创之外,还要看其表达的方式——也就是看其表现手法与古代表达方式的一致性。 如果一件作品的表现方式能够与古代经典作品表现得一致,不论其作者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也不论其作者是不是职业的艺术家,我们都可以称其为“中国化”的作品。 因为在中国文化里,艺术的表现方式和作者的“身份”不是决定性因素。
举个例子说明,吴道子的绘画虽然流传下来的不多,但风格依旧独特,并且具有极高的艺术性。而另一画家阎立本虽然各种题材都会,但笔墨功底不如吴道子。再如近代文人画领域,齐白石是个出色的花鸟画家,而张大千则更擅长山水。不过当齐白石学到张大千的泼墨技巧之后,他的花鸟作品风格就接近于张大了,而这时他的笔墨特点又回归到了文人的书卷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