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画分几派?

史玥洳史玥洳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派”这个字是很中国式的,它很随意地代表了某一个历史时期某一个画坛的现象和流派。 比如“元四大家”(黄公望、王蒙、吴镇、倪瓒),“明四家”(沈周、文征明、唐伯虎、仇英),“清六家”(王翚、王鉴、王原祁、恽寿平、张倩宇、石涛),再或者“海派”“金陵派”“长安画派”……这些“派”的划分都很随意而且带有很强的时代色彩。 比如说“元四大家”中,“元”指的就是元朝,但这个朝代并没有明确的“画派”出现;再比如“清六家”中的“清”是清朝,但我们现在说起“四王”(王翚、王鉴、王原祁)一般不提“清”了。这是因为这四个人的风格有类似之处而且绘画水平最高,所以被并称为“四王”,而“四王”这个概念在清代中晚期的画界是非常明确的。

但我要说的并不是这些已被历史尘埃掩埋的“派”,我想说的是至今仍在继续的“派”——当代画家被广泛认同的“派”。 这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八大山人”“石涛”“吴昌硕”“齐白石”“张大千”“徐悲鸿”“傅抱石”等。他们的画风往往能够代表一个年代的画坛风向,并且对后世产生深远的影响。这种影响既包括艺术层面的也包括社会层面。 举个例子:

1870年,福州人林纾(林琴南)到北京拜访京师大学堂创始人、光绪帝师翁同龢,求教如何使国粹国画走向世界。翁同龢说:“欲新国学,必自文学始……今之文人能语意林先生亦能语。”他让林纾把家乡话写成文字,以飨读者——这就是后来著名的《榕树》。《榕树》一经问世就广为流传,极大地提高了作为国画的地位。这不能不说是齐白石、徐悲鸿等近现代大家的功劳!

总之,“派”这种东西很灵活,它可以随时变化,也可以有或无。 我是这样理解的,如有不当,希望指正!

管婧文管婧文优质答主

工笔和写意的由来

中国画是中国的传统绘画形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传统。传统中国画作画工具为毛笔、墨、国画颜料、宣纸等,中国画的作画对象为梅兰竹菊、花鸟、山水和人物等。一般分为工笔和写意两大类。

写意画在表现上较之工笔画更加灵活自由,它不受拘于物体外形的真实描绘,以奔放、酣畅的笔墨,高度概括,注重神韵的传达和意境的抒发。

而工笔画需要细致入微地处理每一个细节,画起来更加繁琐,耗时很长。

工笔画和写意画在艺术表现上各有千秋,两种不同的风格都展现出了中国画的无穷魅力。工笔画通过笔墨的细致描绘,呈现出精妙绝伦的形象和华美绚丽的色彩,能够更真实、更细腻地表现客观存在的对象。而写意画则以奔放酣畅的笔墨,表现出作者的主观情趣,追求笔情墨趣,具有较高的抒情性。

虽然工笔和写意是两种基本风格,但它们之间并没有明显的界限,许多画家在创作时会把这两种方法结合起来。工笔重在“写”,写出生动,在重彩渲染时也要注意笔踪的显露,不能画成一幅“死色”。写意重在“工”,工在严谨,即使描绘简略,也要在概括中体现出造型的精确。画法虽然不同,但其内在规律是相通的。

人物、山水、花鸟

按照传统的习惯,中国画有三科,人物、山水、花鸟。从画法上又可为工笔和写意两种形式,写意又可为大写意和小写意。人物画主要是描写人物形象和活动,从表现题材上又可为道释、仕女、风俗、历史等。人物画发展到唐代已进入鼎盛时期,出现了阎立本、吴道子等一大批画家,五代两宋时肖像画更为流行,北宋后期出现水墨写意的风俗画。

山水画偏重于表现自然界的山川之美,也是我国独特的艺术形式。山水画兴起于魏晋南北朝,而唐宋时达到高峰,五代出现荆关董巨为代表的北方和南方两个山水画派,他们一变唐人青绿重彩山水画法,奠定了文人山水画的基础。

花鸟画以表现自然界的花、鸟、鱼、虫等为主要描写对象。五代出现徐熙和黄筌两个花鸟画派,北宋前期以黄筌画派为主流,后期徐、黄两种画派并行发展。宋代花鸟画发展到了极盛时期,在造型上精微写实,赋色艳丽而调和。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