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什么时候走火漆?

芮雅宁芮雅宁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我记着最早的中国邮票使用胶水,后来才有了火漆,大概80年代吧,具体年份记不住了。 那时候,邮局给每个员工发了一本邮品目录,上面有所有邮票的图案和发行信息(包括发行数量),还有每个纪特邮票的编号,如J123,T456等等。

当时还没有电脑,这些数据都是人工输入的,所以有些错误也是在所难免的,给我家发来一封查询短信,就把“广”字查成了“告”字,把Z976次火车查成了“在976次火车”。。。 我记得最清楚的火漆封,是当时为了支持儿童基金会的募捐献资活动发行的,面值分别是8分钱和一元钱,因为需要盖火漆章的地方有很多,所以这种邮票的用量非常大,我家就买了好几版,至今家里还留着呢。

不过,那时候的孩子没有集邮的习惯(现在也丧失了该习惯。。。),只是觉得火漆好玩。我们总是在作业本的硬皮边上刮一些来用,或者用一个圆珠笔芯筒做成一个加热炉,把铅笔灰倒进去烧。当然,最过瘾的是用蜡烛做加热炉,把信纸放在上面加热融化成粘乎乎的浆糊,然后盖上印章,再把信纸抚平晾干。 时间过的真快,如今儿子也到了当初我们玩火的年纪,但他已经不再玩火,取而代之的是玩手机、电脑游戏,以及每天抱着不肯撒手的iPad。

轩辕姝蓁轩辕姝蓁优质答主

虽然我国的漆文化有着极为悠久历史,但“走火入魔漆”却并不是我们的传统技法,在日本,能以“放胎”技法制作“银魔漆”、“金魔漆”和“彩魔漆”等漆器的漆工为数不多,更鲜有人掌握“放漆”技法制作“银魔漆”和“金魔漆”漆器。出于对日本“魔漆”技法的好奇,2003年,笔者第一次赴日考察漆文化时,随身携带了几块小的竹胎和木胎,拜托日本漆工使用“放胎”和“放漆”技法试做。第二年春天,日本漆工将制作好的小工艺品寄回国内,在亲手触摸了第一件“魔漆”漆器之后,我意识到这种漆艺技法在国内如果能得到发展,将使我国的传统漆艺在色彩上得到极大的丰富。

2006年,在我的倡议和推动下,日本漆艺家横尾和子女士在上海“东渡堂”完成了第一件中国传统造型的“金魔漆”作品。2008年春天,日本漆艺家藤岛有智夫先生和日本漆艺师宫崎正一先生也应邀来到上海“东渡堂”,进一步推广“魔漆”技法,并分别传授了“放胎”和“放漆”的工艺,2009年夏天,由他们二人与“东渡堂”漆工合作,由“东渡堂”制作的中国漆器历史上第一件“银魔漆”“和”金魔漆”工艺品正式诞生,并作为漆器制作工艺的珍品被上海博物馆收藏。

为了使“魔漆”这一日本漆艺技法在中国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2010年、2011年、2012年,日本漆艺家横尾和子女士和日本漆艺师宫崎正一先生连续三年来到“东渡堂”漆器制作室,帮助和指导更多的中国漆工学习“魔漆”技法,2013年初夏,由“东渡堂”漆工独立制作的“魔漆”漆器已进入小批量生产阶段。

可以想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的生活中一定能更多的欣赏到“魔漆”这种漆器工艺品的独特魅力。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