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活中国均窑五老是谁?
2016年3月7日,国家文物局宣布,由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共同组建的“汝州市古陆块构造与含煤盆地的联合研究”项目获得重大突破。 通过精确测年、同位素分析等科学手段对出土瓷片进行鉴定,研究人员在原测定基础上重新确定了汝窑始烧年代为隋大业六年(公元610年),结束于北宋靖康二年(公元1127年),前后延续了五百多年。
汝窑所生产的瓷器以“青瓷”为主,“青”是指其釉色呈淡青色,“青瓷”是古代对瓷器的一种通称。 这种色泽淡雅的青瓷是宋代五大名瓷之一,另外四个分别是:耀州窑的“黑瓷”、钧窑的“紫瓷”、定窑的“白瓷”和青花瓷。这五大名瓷,除了青花瓷外,其他都是指的青瓷类。因为北宋时定窑主要生产白瓷,所以这里说的“白瓷”不是现在的“白瓷”——即高温下烧结的白色陶瓷,而是指的低温铅釉陶器. 在宋代,五大名瓷是社会地位的象征,只有皇室和达官显贵才能使用。宋徽宗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他本人就是个杰出的制瓷艺术家,《宋史》记载他“自造青瓷盏,釉汁莹澈,光彩夺目”。
宋代名瓷还有龙泉窑的粉青瓷、哥窑的“金丝铁线”瓷以及磁州窑的白地黑花瓷等等。这些精美绝伦的陶瓷代表了我国古代制瓷技术乃至工艺的巅峰。 和这些名品相比,我们今天看到的“汝窑”其实只是它的后代而已。 经考证,现在所称的汝窑实际上包括两个不同的窑系:汝窑系和临汝窑系;其中,汝窑系又分汝州窑系和宝丰窑系,而临汝窑系则包括临汝窑和内乡窑。
那么,为什么这两个窑系会被归在一起呢? 因为它们都以烧制青瓷为主,且都在今天的河南地区,更重要的是,它们的青瓷都带有一种独特的颜色——“青如玉”。这种青翠的颜色正是基于胎体和釉下着色剂含有的氧化铁和氧化钛的含量很高所致。 但这两个窑系的审美风格和器物形制都有很大的区别。
以器皿为例,汝窑系多折腹平底,临汝窑系多直腹平底。至于造型,更是各有不同——有的浅盘宽口,有的细颈圆腹,有的则高耸修长…… 从胎体来看,因汝窑系注重装饰效果,所以往往器表很光滑,而临汝窑系由于注重实用功能,故常留有砂底。
虽然审美风格和器物形制差异很大,但这两个窑系生产的瓷器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外壁常饰有浅浮雕状的波浪纹或弦纹。这种纹饰不仅增加了器物表面的美感,而且因为胎体较厚,凸起的纹饰还可以起到很好的防滑作用。 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汝窑”并没有特指某个具体的窑址,而是一种泛指。因为根据目前的研究,在河南地区宋代的窑口中,除了一部分已经消失或者遗迹难寻的窑场之外,其他的几乎都可以追溯到当时的“汝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