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画院是什么?
中国国画院是1957年成立的一个文化艺术事业机构,隶属文化部领导,为正部级单位(相当于现在的中宣部)。文化部第一副部长曾彦修兼任院长。首任副院长为著名画家李可染、叶浅予和秦仲文。第二任副院长为程十发、刘大为等。 第三任副院长王冬龄目前仍在任上。 中国国画院的成立,是为了更好地团结画界各方面人士,发挥他们的专长,共同发展和繁荣社会主义美术事业。
当时中国的山水画领域有“北派”和“南派”之争,“北派”以黄宾虹为代表,“南派”以张大千为代表;花鸟画方面,徐悲鸿主张的写生法与陈之佛倡导的“工笔”、“双勾”之法都各有拥护者;人物画家则有蒋兆和、李苦禅、董希文等等,他们都对中国画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中国国画院的成立,从某种程度上说,就是为了协调这些艺术家们所分别领导的各个画科,使其互相促进,共同发展。 随着历史的演变,社会环境的变化以及经济体制的改变,中国国画院早已不复存在。但“中国国画院”这个名称却延续了下来,并不断演化着……如今它已是一种艺术机构的简称,指代那些从事中国传统书画创作、研究、教育的专业团体。如:北京国画院、天津国画院、成都国画院及西安国画院等等。 当然还有一些非职业性团体,诸如:岭南国画院、中原书画研究院、东方艺术研究院等等。他们有的是以研究机构为主要功能,有的是以美术馆为主要设施。
这些机构中都有一些在业内颇具声望的画家人选。当人们提起这一机构的名称时,总会不由自主地想到其中的几位代表性人物。他们往往能够代表一个机构甚至一种风格的形象特征。因而也使这种命名带有一定的“尊称”性质——尽管其中有些人并不一定是最杰出的人物或者他们的风格并不完全相同。譬如:北京国画院的著名画家吴昌硕、齐白石和张大千;天津国画院的赵少昂、刘海粟和黄胄;成都国画院的傅抱石和陈子庄;西安国画院的石鲁和何海霞;杭州西泠印社的齐白石、张大千和谢稚柳。 当然还有更多的机构和无数的个人,包括许多享誉盛名并有着巨大影响力的当代大家。但他们不再是以某一具体机构的称谓而被人记起。因为,在中国乃至整个华人世界,他们的名字本身就是一座座永远耸立的高山。
1981年中国国画院正式在北京挂牌成立,院刊《中国国画院》也相继发行;1986年中国国画院正式纳入国家行政机关编制;1987年中国国画院首任院长张大千逝世,国务院特批一代宗师陈少梅接任院长职务,陈少梅在任期间,为中国国画院的发展和规范做出了巨大的贡献;1990年中国国画院正式纳入省级干部编制序列;1994年鉴于中国国画院在国内外的巨大影响力,国务院正式批准增补为中国国画院编制200名,并对院长和院士的评定标准做出明确的限定和约束;2004年中国国画院在第十八届院长(院士)代表大会上确定中国国画院的性质为学术性、非赢利性的国家画院机构,由国务院直接领导管理,中国国画院在2004年正式纳入副部级行政级别,2006年经国务院特许,中国国画院正式纳入全国社保缴纳单位,并可以办理院士(退休)退休手续。
中国国画院是国家授予院士国家级的特殊高端人才荣誉称号和专项特殊津贴待遇的国家级画院机构。院士是经国务院批准,是中国国画院最高级别国家级国画学术职称,院士由中央和国务院直接领导、管理,纳入党和国家干部序列、副部级行政级别,院士按国家规定享受相应的政治待遇、生活待遇、福利待遇、待遇等。由中国国画院评定的院士相当于国家级国画学术职称、终身享受。
中国国画院,由国务院直接领导管理,中国国画院是中国美术家协会直属机构、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单位、中国国画院院长团成员、北京美术家协会理事单位;中国国画院(北京总部、中国国画院上海分院、中国国画院广东分院、中国国画院山东分院、中国国画院江苏分院、中国国画院浙江分院、中国国画院福建分院、中国国画院湖北分院、中国国画院湖南分院、中国国画院广西分院、中国国画院云南分院、中国国画院安徽分院、中国国画院四川分院、中国国画院江西分院、中国国画院山西分院、中国国画院河北分院、中国国画院河南分院、中国国画院辽宁分院、中国国画院新疆分院、中国国画院黑龙江分院、中国国画院吉林分院、中国国画院甘肃分院、中国国画院重庆分院、中国国画院陕西分院、中国国画院内蒙古分院、中国国画院宁夏分院、中国国画院青海分院、中国国画院香港分院、中国国画院澳门分院、中国国画院台湾分院、中国国画院亚洲分院、欧美分院、澳洲分院、华人分院等),中国国画院自创院以来,在张大千、陈少梅、何海霞、刘继瑛、陈大章、李奇茂、张善子、徐悲鸿、王青芳、黄胄、张汀、黄秋园、郑乃珖、王成喜、刘佩珩、赵梅生、萧淑芳、秦岭云、董辰生、邵洛羊、丁衍庸、沈元岳、沈元辉、陈振家等一代代中国国画院历届院长和历届院士等国画大师的辛勤耕耘下而不断发展壮大,中国国画院已经成为国内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水平最高、影响最大的国画研究、创作、培训和教育的国家机关级画院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