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画院是谁写的?
1953年,中央人民政府文化部成立了一个专事画家的机构——中央美术学院附属美术部(后改为附中)。1957年,又建立了国家美术家协会(后改名为中国美术家协会)。这两个机构的设立是新中国建立初期国家领导人和相关部门高度重视社会主义文化艺术事业的表现。 随着形势的发展和需要,于1958年1月决定建立“中国美术馆”,并任命吴作人担任首任馆长。与此同时,决定在北京故宫武英殿一带筹建中国画研究院。这一决策的提出者是周恩来总理。他在一次接见外宾时提到,为了发展我国艺术,特别是绘画和雕塑,必须有一个机构,像苏联列宁格勒建造的艾尔米塔什博物馆那样,作为收藏、研究和陈列利用的中心。他还说,这个馆应当属于国家,而不是某个人的私人俱乐部。 周总理的话传到了北京,在中国美术馆筹备处听到了一个令人鼓舞的消息。一位领导人建议,为了培养人才,可考虑办一所美术学院。于是,在周恩来总理的直接关怀下,1958年4月,时任文化部长的沈雁冰签署成立了“中国人民大学附属美术分校”,简称“美分”,校址设在北京大学的燕园之内,教学设在圆明园。这就是后来闻名遐迩的中国国家画院的雏形。
当时,国内政治运动不断,而美术学院的创建却如火如荼。美分的诞生凝聚了老一辈革命家对文化事业的重视与关怀。周恩来总理亲自选定了美分的校长,他就是原东北育才学校校长、著名教育家冯仲云。
从1958年到2009年间,经过数次扩建和搬迁,现在的国书画院已拥有相当规模的硬件设施。 2006年起,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部长孙家正先后任院长。现任院长为郑晓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