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神垕瓷器值钱吗?
这个题目太大,我试着回答一下。 中国是瓷器的故乡,这是全世界公认的事实。至于“神垕”是不是产瓷的著名产地,答案是肯定的。但是,如果题干的目的是想了解那些产自神垕的瓷器现在是否值钱的话——答案是否定的。 为什么会如此呢?原因也是多方面的。
首先,要认识到一个事实,即我们今天所说的“瓷器”是一个现代概念。因为瓷器的烧制需要一定的技术条件,所以,历史上各个时代所理解的“瓷器”是不一样的。明清以来我们一般将“瓷器”定义为:陶器中一类以高温烧结的、表面施有釉层的器具的总称,这种定义是将其排除在陶器之外的。而古人是没有这样的认识的,他们眼中的“瓷”是包含在“陶”的概念之内的。
比如,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中就解释道:“磁,瓦器也。”“陶,器也,瓦器也。”这里的“磁”和“陶”与今天的意义显然是有区别的。 古人在制作陶器的时候,使用的原料、手法和工具是与今天完全不同的。这些差异带来的直接结果就是古陶器与现代陶器不是一个类型,因此不能相互替代。古代陶器不能代表近代以来的“瓷器”,更不能代表当今意义的“陶瓷”。它们是完全不同的东西。
其次,要认识到另一个事实,即我们今天所用的“陶瓷”一词是一个复合词,由“陶”和“瓷”两个概念复合而来。所谓“陶瓷”可以理解为“陶器”或“瓷器”,二者都是指由黏土或其他矿物原料制成的、表面施有釉层或釉下的陶土制品。只不过由于“陶”字的含义更广,因而习惯上将“陶瓷”泛指一切由黏土制成的器皿。 最后,“神垕”之所以不会产出特别值钱的陶瓷的原因是现在的所谓“古董”级“陶瓷”大多是近代意义上的“瓷器”而不是“陶器”。 “陶瓷”在古代中国是个通假字,相当于今天的“瓷器”。“陶瓷器”也就是“瓷器”。但这里说的“瓷器”是现代意义上的“瓷器”,而非陶器。 这是因为自从明代中后期开始,我国的制瓷工艺就已经实现了以煤代柴,用窑炉的封闭性结构保证了瓷器的质量。同时,由于技术的进步,瓷器的产量也得到了保障。 于是,从明代中期到清代,我们的餐桌、我们的案几上摆放了越来越多的瓷器。
随着历史的推移,这些瓷器虽然难免有所损毁,但还是有很多流传下来。我们现在的博物馆中所展出的“文物”绝大多数都是这一时期的产物。而这些瓷器虽然也有一定历史、艺术等价值,但就其使用功能来说,它们已经属于近现代文物了,价格自然也受到市场经济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