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画旭日作者是谁?

东方俊华东方俊华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旭日”是中国画题目中的生僻字,这个题目容易误认为指初升的太阳,实际是指早霞。 《旭日》是南宋时期画家朱熹所绘,不过这幅画作是否真的是出自朱熹之手尚有争议。目前较为公认的看法是:此图为南宋宫廷画师所绘,由内府书手朱熹题词。 因为宋朝的翰林书画院是官方机构,因此这些画师也是正式的职业画家。在元代之前,官方画院是不用署名自己的作品的,所以这幅《旭日》虽然没有落款,但是由内府书手(也就是官家文书)朱熹题写名字,也是可以肯定的。

从风格上来看,《旭日》设色淡雅柔和、线条细密秀润,与南宋“院体”画风如出一辙;而南宋四大家之一刘松年的作品也是如此。比如他的《雪山红树图》(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无论是山石的用墨还是树的造型,都与《旭日》极为相似——这应该是一种典型的“院体”风韵。 至于为什么将这种风格称为“院体”呢?这是因为这种精致细腻的风格主要存在于北宋徽宗时期的翰林书画院中,故称“院体”。这一风格在宋代颇为流行,代表作品除了上述两副之外,还有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等。

需要提一下的是,虽然《旭日》这幅画的主要元素是朝阳和远山,但是宋人作画讲究“留白”,因此实际观看时的画面要比这个广阔得多。另外,山脚下隐约出现的房屋,也可以再印证这是早晨的朝阳。 之所以强调这点,是因为有些人认为这个“旭日”像初升的月亮,根据他们的说法,这幅画的正确题法应该是“月阳”或“斜阳”。

以“月阳”作题的字迹不少,但如果是“斜阳”的话,那么字迹就应该类似这样: 然而,事实却是宋朝人并不这么写诗(宋朝诗话中关于“斜阳”的诗句比比皆是),也不这么作画。如果仔细对比《夕景》(王希孟)和《万壑松风图》(郭熙),就可以发现其实“夕阳”和“朝霞”都是有描金的,只是金彩深浅不同来表现早晚的变化。

暨馨涵暨馨涵优质答主

旭日东升是毛泽东主席十分喜爱的一幅绘画作品,它没有以严谨苛刻的构图、细致入微的刻画、高超绝妙的技艺来打动观众,只是寥寥几笔勾勒出一轮喷薄而出的红日和几朵形态各异的祥云,便将“旭日临东海,红云出太清”的美好意境十分传神地传达给人们,令人遐思无限,玩味无穷,堪称艺术精品。这幅画的作者汪东亭也因这件作品名重一时,被中国书画界誉为“日云大师”,称汪东亭日云,与齐白石虾、徐悲鸿马、李苦禅鹰、李可染牛等齐名。但与这些艺术名家声名远播迥然不同的是,很少有人知道汪东亭其人。汪东亭是毛泽东主席在1952年一次参观全军美术作品展览时发现的。

汪东亭1914年出生于山东淄博博山县,自幼喜好绘画,年轻时在一家丝绸印染厂做过技师。由于他刻苦钻研加上有一定的美术功底,很快成为技术骨干。抗日战争爆发后,汪东亭怀着国破家亡的悲愤,加入到爱国进步文化人士的行列。先后加入中国木刻研究会、中国民间美术研究会等艺术团体。抗日战争胜利后,他辗转来到北平,在美术印刷厂任绘图员。这段经历对他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时期。他利用工作的有利条件,先后研究了汉、魏、唐碑及《十三经》等典籍,对我国古典文学、美学、哲学、金石学、佛学、训诂学、文字学等古代文化,有了比较全面系统的了解和掌握。在艺术上,他广泛地吸收了吴昌硕、徐青藤等国画大师的表现手法,为他的艺术创作打下了坚实的文化艺术基础。

汪东亭于1948年10月投笔从戎,被分配到华北军区第三兵团政治部宣传部,从事部队的文化宣传工作。新中国建立后,第三兵团改编为21军,汪东亭随之南下去了广西,在21军文工团作美术教员。工作之余,他仍然勤练苦画,在国画的花鸟和山水方面,都有了新进步。不久,参加了全军美术作品展览,汪东亭一举而使自己出名的那个“旭日东升”就参加这个展览。

在参观时,毛泽东看到汪东亭的“旭日东升”很感兴趣,便停下脚步凝神注视起来,随从人员看到毛主席喜欢这幅作品,便请汪东亭介绍“旭日东升”的创作灵感源自何处。当时,汪东亭紧张得两腿发软,额头上不停地冒着冷汗。他用发颤的声音说到:

我参军以后,来到革命老区广西,看到了翻身后的农民在党的领导下,大搞农业基本建设,兴修水利,改田治土的动人场面。我参加义务劳动时,有一天黎明时分,我站在堤岸上,看着东方,太阳一跳一跳地就要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上天空,那景象真是太壮观了。我回到住处,心里还在想着当时的景象,就铺纸研墨,画起来了。我一边画一边想,党和人民的关系就像太阳和大地的关系一样,没有大地就没有太阳,没有太阳就没有大地,因此我就想,我一定要用笔去画出太阳、表现太阳。后来,又在党的文艺方针的指导下,经过认真地学习,反复地思考,终于创作了《旭日东升》这一幅作品。毛主席听后连连点头称是,对汪东亭的作品和创作思想十分欣赏,欣然提笔写下了“东亭同志留念”的题词。这幅“旭日东升”和毛主席的题词深深地铭刻在他心中,也成为他艺术生涯中的新的起点和新的动力。

汪东亭日云画,具有很强的民族风格和时代特色,是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观赏价值和收藏价值。这幅画作,之所以受到世人的珍爱,是因为它在表现技法上,有着与众不同的独到之处:一是立意新颖、独具风貌。它没有陈腐的八股气,给人以清新质朴和新颖的感觉。二是笔墨雄浑,气韵生动。画作通篇用极富变化的线条组成,笔墨潇洒劲辣,润枯相间,浓淡有致,用笔似吴昌硕,酣畅、华滋。三是以书入画,画中有诗。题字用金农体,线条粗壮、拙重,与画面浑然一体,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